“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4-08-30 15:24徐小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4期
关键词:教与学

徐小勇

摘要:“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与学;三练;两导;一小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05-01

我区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至今,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讲授式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寻求一种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与学模式,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成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也是众多学校自身的校本研修内容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导”,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结”,即课末的小结。“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明显,重要性显而易见;“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三练”与“一小结”的价值体现

“三练”与“一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教学常规,倡导、落实了新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三练”即三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一”就是课末的一小结。“三练”的概念是模糊的,也可理解为多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设计上来看,“三练”与“一小结”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案中就应该有相应的、充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良好的开端,又有课堂中间的衔接,还有课末的小结,教学效果可期。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讲,“三练”与“一小结”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了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例,实现了老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目的。

二、“三练”与“一小结”及其操作

1.“三练”中的“课前练”,其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这个练习应该不仅体现上节课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本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练习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充分挑选的,且能适当渗透新的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看学生们练习完成的情况,对那些带有争议性的、不够准确的答案(往往是新课堂利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老师拿出来供同学们讨论,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课前练,其目的在于新课的导入。如初三上学期§3.2“分式的乘除法”一课的学习,是在掌握约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如果问:什么叫约分?势必泛泛,学生缺乏深入的感受,并且无法纠正上次学习中遗留的问题,甚至会“祸”及新课的学习。我通过精心设计,安排了如下的练习,覆盖了上节课几种约分类型进行复习。

课堂实录一:

复习导入课前练:化简(多媒体)

通过实物投影的展示,纠正典型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既复习巩固了前次基础知识,也强化了基本技能,并通过对优秀答案的展示,起到了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更为学生学习§3.2“分式的乘除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维立体的复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三练”中的“课中练”,其作用是及时巩固,调整教学策略。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应来源于教材,其难度不能过大。通过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作进一步调整。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

3.“三练”中的“课末练”,其作用是评价与诊断。课末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而最好采用限时练习的方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提高或降低题目的难度,最后将学生中做得好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大家学习。在这一环节,还可以挑选容易出错的题目及时讲解。

4.“一小结”就是最后的课堂小结,其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通过课末练,老师已经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有目的的小结,整堂课就显得非常完整了。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既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又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体系,以便于记忆和运用,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小结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互补充,然后老师完善;或者老师直接通过投影方式展示。

三、“二导”及其作用

“二导”就是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在第六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的大会上,著名教育家顾泠沅先生说:“情景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会上,顾先生谈到,现在的课堂上,为数很多的老师对情景创设理解不够,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不够合理,甚至出现情景创设与课堂内容脱节的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其实是和课堂所授知识本身无关的,也就是无用的情景创设。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它增加了教学成本,降低了课堂效益。好的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应该和课堂所授知识融为一体,老师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把握课堂全局的基础上,对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熟悉,老师在传授的知识过程当中,突出课堂知识本身,课堂导入与新知导入起到促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校本研修的角度看,教学模式应该以校为本、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只要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够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endprint

摘要:“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与学;三练;两导;一小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05-01

我区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至今,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讲授式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寻求一种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与学模式,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成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也是众多学校自身的校本研修内容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导”,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结”,即课末的小结。“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明显,重要性显而易见;“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三练”与“一小结”的价值体现

“三练”与“一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教学常规,倡导、落实了新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三练”即三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一”就是课末的一小结。“三练”的概念是模糊的,也可理解为多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设计上来看,“三练”与“一小结”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案中就应该有相应的、充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良好的开端,又有课堂中间的衔接,还有课末的小结,教学效果可期。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讲,“三练”与“一小结”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了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例,实现了老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目的。

二、“三练”与“一小结”及其操作

1.“三练”中的“课前练”,其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这个练习应该不仅体现上节课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本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练习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充分挑选的,且能适当渗透新的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看学生们练习完成的情况,对那些带有争议性的、不够准确的答案(往往是新课堂利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老师拿出来供同学们讨论,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课前练,其目的在于新课的导入。如初三上学期§3.2“分式的乘除法”一课的学习,是在掌握约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如果问:什么叫约分?势必泛泛,学生缺乏深入的感受,并且无法纠正上次学习中遗留的问题,甚至会“祸”及新课的学习。我通过精心设计,安排了如下的练习,覆盖了上节课几种约分类型进行复习。

课堂实录一:

复习导入课前练:化简(多媒体)

通过实物投影的展示,纠正典型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既复习巩固了前次基础知识,也强化了基本技能,并通过对优秀答案的展示,起到了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更为学生学习§3.2“分式的乘除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维立体的复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三练”中的“课中练”,其作用是及时巩固,调整教学策略。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应来源于教材,其难度不能过大。通过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作进一步调整。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

3.“三练”中的“课末练”,其作用是评价与诊断。课末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而最好采用限时练习的方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提高或降低题目的难度,最后将学生中做得好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大家学习。在这一环节,还可以挑选容易出错的题目及时讲解。

4.“一小结”就是最后的课堂小结,其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通过课末练,老师已经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有目的的小结,整堂课就显得非常完整了。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既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又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体系,以便于记忆和运用,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小结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互补充,然后老师完善;或者老师直接通过投影方式展示。

三、“二导”及其作用

“二导”就是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在第六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的大会上,著名教育家顾泠沅先生说:“情景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会上,顾先生谈到,现在的课堂上,为数很多的老师对情景创设理解不够,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不够合理,甚至出现情景创设与课堂内容脱节的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其实是和课堂所授知识本身无关的,也就是无用的情景创设。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它增加了教学成本,降低了课堂效益。好的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应该和课堂所授知识融为一体,老师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把握课堂全局的基础上,对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熟悉,老师在传授的知识过程当中,突出课堂知识本身,课堂导入与新知导入起到促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校本研修的角度看,教学模式应该以校为本、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只要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够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endprint

摘要:“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与学;三练;两导;一小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05-01

我区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至今,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讲授式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寻求一种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与学模式,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成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也是众多学校自身的校本研修内容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导”,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结”,即课末的小结。“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明显,重要性显而易见;“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三练”与“一小结”的价值体现

“三练”与“一小结”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教学常规,倡导、落实了新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三练”即三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一”就是课末的一小结。“三练”的概念是模糊的,也可理解为多练,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设计上来看,“三练”与“一小结”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案中就应该有相应的、充分的体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良好的开端,又有课堂中间的衔接,还有课末的小结,教学效果可期。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讲,“三练”与“一小结”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了师生课堂活动的时间比例,实现了老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目的。

二、“三练”与“一小结”及其操作

1.“三练”中的“课前练”,其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这个练习应该不仅体现上节课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本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练习的设置应该是经过充分挑选的,且能适当渗透新的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看学生们练习完成的情况,对那些带有争议性的、不够准确的答案(往往是新课堂利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老师拿出来供同学们讨论,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课前练,其目的在于新课的导入。如初三上学期§3.2“分式的乘除法”一课的学习,是在掌握约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如果问:什么叫约分?势必泛泛,学生缺乏深入的感受,并且无法纠正上次学习中遗留的问题,甚至会“祸”及新课的学习。我通过精心设计,安排了如下的练习,覆盖了上节课几种约分类型进行复习。

课堂实录一:

复习导入课前练:化简(多媒体)

通过实物投影的展示,纠正典型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既复习巩固了前次基础知识,也强化了基本技能,并通过对优秀答案的展示,起到了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更为学生学习§3.2“分式的乘除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维立体的复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三练”中的“课中练”,其作用是及时巩固,调整教学策略。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应来源于教材,其难度不能过大。通过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作进一步调整。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或投影,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

3.“三练”中的“课末练”,其作用是评价与诊断。课末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因而最好采用限时练习的方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提高或降低题目的难度,最后将学生中做得好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大家学习。在这一环节,还可以挑选容易出错的题目及时讲解。

4.“一小结”就是最后的课堂小结,其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通过课末练,老师已经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有目的的小结,整堂课就显得非常完整了。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既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又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体系,以便于记忆和运用,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小结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互补充,然后老师完善;或者老师直接通过投影方式展示。

三、“二导”及其作用

“二导”就是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在第六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的大会上,著名教育家顾泠沅先生说:“情景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会上,顾先生谈到,现在的课堂上,为数很多的老师对情景创设理解不够,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不够合理,甚至出现情景创设与课堂内容脱节的现象。这样的情景创设,其实是和课堂所授知识本身无关的,也就是无用的情景创设。这样的课堂导入,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它增加了教学成本,降低了课堂效益。好的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应该和课堂所授知识融为一体,老师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课堂所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把握课堂全局的基础上,对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内容也非常熟悉,老师在传授的知识过程当中,突出课堂知识本身,课堂导入与新知导入起到促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校本研修的角度看,教学模式应该以校为本、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只要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够产生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与学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微课”助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与学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