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职业法律与职业行动的培养,并进一步要求教师树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职业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66-02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想要在求职与择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实践证明,谁在职业素养上占据高位,谁就在就业上占优势,谁也就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不仅影响高等院校的就业率,也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更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其中,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而其他几项则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比较重视隐性的职业素养,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2]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大学教育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它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当中,以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职业法律、职业行动等方面的培养。
1.通过“理想信念篇”进行职业理想信念的培养。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新生刚入校,面对的是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开学初,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对2013级新生基本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专业的填报,38.2%的学生是亲朋好友帮助选择,对于选择学医的目的,40%的学生认为好找工作,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60%的学生不太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新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缺乏职业意识,更不可能产生职业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在绪论课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对大学生活以及学校概况进行介绍,并设计实践课环节,邀请资深的专业老师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培养职业意识。紧接着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为着理想不断奋斗,鼓励学生从进校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理想与职业之间搭建桥梁,让理想通过职场奋斗而梦想成真。
2.通过“人生价值篇”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第三章人生价值篇中,如果单纯地谈人生观,孤立地谈人生价值,则会使整个教学内容显得空洞,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教师将学生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与实现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尤其在工作岗位中培养与同事的团队合作精神,让职业成为个人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教学则会显得充实而有意义。
3.通过“道德修养篇”进行职业道德与作风的培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因此,在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与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的教学中除了要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此基础上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整体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4.通过“法律篇”进行职业法律意识及维权观的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应主要从法律的知识、观点和思想三个方面加以培养,从而使大学生具备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和公平、正义观念的养成。在第五章与第六章的法律专题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再结合第七章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部分将职业法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生动的法律案例,比如,对“医闹”事件、“护士虐婴”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法律的深刻理解,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
5.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职业行为的培养。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意识密不可分,树立职业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统一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职业角色,规范职业行为。例如,笔者在实践课上让学生自编自演有关“医德”主题的小品,由学生扮演医生与护士的角色,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符合医护身份的语言、动作,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医护岗位的行为规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立足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知识为人民服务。endprint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深化
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化:
1.教师应具有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意识。按照教育学的一般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具有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意识。教师应对职业素养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要了解授课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职业道德、就业条件、行业前景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目前,有些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一无所知,无法立足学生就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缺乏实效性。
2.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入。在教学中,应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应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行业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备好课,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在谈职业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引导学生通过实现职业理想而最终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比如,十八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保障及人民健康方面,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在授课中就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医改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去,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分专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法律条文的解读。比如,我们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解读了《护士条例》,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这样,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行业法规,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工作培养法律意识。
3.将实践课与学生专业见习相结合。专业见习是大学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部分,是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专业实习的前奏。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专业教师的协助与指导,学生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可见,专业见习能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职业的魅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利用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同时,这两者的结合还有一个优势:既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有机地融合,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思政课教师寻找实践教学场所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高燕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