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新 景 闻 陈 雷 姜文荣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是一种既能够保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原有性能,又能够将颗粒复合肥同时施于秧苗侧位的复式作业机器。它的应用不但能节省用工成本和肥料的施用量,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丰富了机插秧技术的内涵。
侧深施肥装置由动力传动机构、风送排肥机构、肥量调节机构、肥料箱、警报装置等部分组成。其核心部件排肥装置由滚筒箱、锁紧手柄、滚筒上盖、圆盘滚筒、滚筒下盖、固定夹、滚筒橡胶底座和滚筒箱下部等部件组成。
圆盘滚筒的圆周上均布八个肥料槽。工作时,随着圆盘转动,肥料箱中的肥料落入肥料槽中,当肥料槽与滚筒下盖排肥口对合时,肥料落入输肥管(如图 1所示)。
侧深施肥装置搭载在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上,其施肥动力由插秧机变速传动箱提供,鼓风机动力由插秧机蓄电池提供。施肥传动箱驱动各行圆盘排肥器转动,颗粒肥在重力和风力的双重作用下,定量落入由开沟器开出的位于已插秧苗侧边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沟槽内,经浮船刮板覆盖肥料于泥浆中,此时插秧机亦同步插秧,完成侧深施肥和机插秧。
配套插秧机:六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肥料箱(漏斗)容量:70 kg/6个,11.6 kg/个;
适应肥料种类:颗粒状肥料;
肥料输送装置:鼓风机强制气吹输送;
作业行数:6行;
施肥位置:深4.0 cm,侧5.0 cm;
施肥方式:开沟、施肥、覆土;
图 1 排肥装置结构
施肥量:99~900/hm2可调;
作业效率(理论):0.56 hm2/h;
报警装置:肥料补充、堵塞报警。
试验点选择在溧阳市南渡镇梅庄丰产方,试验田共1.2 hm2,每0.2 hm2为一小块,共6块。试验设计相邻对比处理。前茬作物小麦采用机械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水稻工厂化毯状育苗,6月16日机插。
2.2.1 人工施肥
人工撒施基肥129 kg/hm2、分蘖肥103.5 kg/hm2、穗肥174 kg/hm2。
2.2.2 侧深施肥
机械侧深施基肥129 kg/hm2、分蘖肥105 kg/hm2、穗肥69 kg/hm2,比对比田块减少25.5%的氮肥施用量。
磷、钾肥的施用量相同,分别为P2O596 kg/hm2、K2O 96 kg/hm2。
2.3.1 机插秧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机器选用洋马VP6DF型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选用肥料为六国牌缓释型三元复合肥。机插秧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机插秧作业质量
机插秧质量符合高速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要求,伤秧率和翻倒率较低,栽插深度基本稳定。由于试验点农户要求将取苗量调到最大,造成穴株数偏多,对水稻后期的分蘖和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2.3.2 侧深施肥试验结果与分析
侧深施肥试验结果见表 2:
排肥装置的各行排肥量稳定性较高,总排肥量基本一致,施肥点到秧苗的距离和施肥深度符合机具的设计指标。
2.3.3 产量对比分析
实际测产情况见表 3:
表 2 侧深施肥作业质量
表 3 实际测产情况对比
侧深施肥田块与对比田块比较,在少施25.5%氮肥的条件下,仍增产386.85 kg/hm2,增幅为4.24%。
土壤要有一定的耕深,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要求耕深达15 cm以上。一方面可以将秸秆掩埋于土层内,另一方面也可保证有一定量的泥浆覆盖肥料。
选用粒径为2~5 mm的圆粒型复合肥,含水率≤2.0%,要求手捏不碎、吸湿少、不粘、不结块。
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时要求匀速前进,避免伤苗、缺株和倒苗。施肥量按农艺要求确定,作业前作好调整,严防排肥口堵塞。每天作业完毕后要清扫肥料箱,第二天加入新肥料再作业。
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改变了传统施肥方式,可以将颗粒肥料准确、定量施于秧苗根系附近,比传统施肥量约少20%,减少了一次施肥工序的人工用量,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并可降低肥料对周边水系的污染。该项新技术及关键装置突破后,可实现水稻机插侧深施作业,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施肥方式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建议各地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迅速将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