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研究

2014-08-30 11:36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云南省指标体系

马 京

一、背景和意义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提高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此,2004年1月,中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1]。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繁荣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特别提出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

经过国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到2011年3月,国家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明确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过云南“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到2011年12月,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4]的报告。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决定》要求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2012年3月,国家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6]。《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10项主要目标,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2012年6月,云南省政府编制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8]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9]。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结合近年来云南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立项的情况看[10],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项目申报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二是选题范围扩大,申报条件放宽,选题的覆盖面不局限在申报指南范围内;三是不断加大激励措施,使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提高,青年学者的项目逐年增加;四是申报单位不断增多。当然,值得关注的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云南省民族研究院、云南东南亚南亚研究院、《云南大百科全书》《云南文库》等建设工作不断拓展,充分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有价值、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

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提高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其不足

哲学社会科学的专项统计工作在云南省尚未全面、系统地展开,无法从数据层面完整地掌握、解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及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导致了统计结果流于形式,不能全面、有效地综合评价和考核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不能形成历时纵向和共时横向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绩效考核维度,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点,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和时代特点以及理论特色。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现有指标的整体性、关联性不强 哲学社会科学的统计相对单一,统计内容相对简单,尚未形成层次明确、阐释清晰的指标体系框架。就目前可获取数据的情况看,哲学社会科学统计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上,其统计的对象是科研院校及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统计结果主要集中在立项审批、资金投入、学科建设等有关的数据统计上。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数据来看,目前只有项目数据库、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等三项数据可查,统计面相对狭窄。

现有指标体系科学性、规范性不够 当前的统计工作并未全面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组织实施中,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评估不够,缺乏考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无法全面综合的考核,无法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新趋势。

3.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

在实现目标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评估发展水平、考核绩效,就必须对分析单位进行概念化、操作化的测量,必须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及指标的研究和指标体系的建构。其意义在于将定性资料的描述性概念阐释转变为明确化、精确化、可测量的概念化指标体系。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研究是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为更好地评估、诊断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水平,而不是为盲目地追求政绩。一是有利于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引领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南。二是有利于保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确立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地位。四是有利于切实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民族文化强省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指导路径

1.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引领性 必须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精神、内容和要求,同时,结合云南的实际和时代特点,确保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引导标准。

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的体系,既不能随意分割,更不能断章取义。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指标体系建构的依据、内容统一到中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确保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标准。

可行性 必须尽可能明确化、可测量,应行得通、有可操作,要与实际相关部门的统计指标口径相衔接,确保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有标准可循。

标志性 作为一个指标体系,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化繁为简,抓住特征标志、核心内容,发展目标,突出代表国家水准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确保特征标准。

前瞻性 要顺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实现自我完善,确保展望预测标准。

2.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

依据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对指标、体系和项目等基本概念进行清晰的分析、界定,遵循社会科学对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标体系的建构步骤分指标的依据、指标的概念化、指标的操作化选择和测量的标准等。同时,我们还将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的重要文件精神和指示作为建构指标体系观察变量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指标体系是一个各部分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将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其他因素。本指标体系建构主要是使用可行项目选择的逻辑结构、经验关系的检验、变量关系性质量表和指标赋值相结合的方法。

3.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目标

总目标是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其基本目标:一是为云南省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集中反映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二是为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提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决策咨询服务。三是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四是建成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五是建成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数据的动态跟踪监测分析和常态评估机制。

三、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建构的政策依据

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共云南省委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意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相关文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相关文件、统计年报表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相关文件以及中央、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精神。

2.指标体系建构的基础数据

指标体系建构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中国出版年鉴》《中国版权年鉴》、中国知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省高等院校社科处、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办及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等,统计指标的数据还来源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定期报告等统计数据。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效益评估采用专家主观评定、问卷调查、参与式评估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

3.指标体系建构的内容

内容所反映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其包含了统计指标的名称、涵义、结构以及具体内容;核心指标及计算方式;指标单位、计算方法;空间范围及统计计算的时间。统计指标体系的四个方面互相关联进而构成一个逻辑结构整体。

4.指标体建构的主要指标解释和计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指标 该二级指标中的12项三级指标依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倡导”24个字的培育践行状况进行评分。主要通过专家主观评定法测定。通过对指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采取量化指标和社会调研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再由专家组审议评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得分采取百分制。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 主要有国家相关部门采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即获得国家项目“优秀”结项、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优秀成果融入教材的数量;省委省政府采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即咨询报告、决策参考获部级以上部门批示,著作论文、研究报告被职能部门采纳应用;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采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即咨询报告、决策参考获得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采纳,著作论文、研究报告被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采纳应用。成果转化率=转化的成果总和/研究成果总数。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主要指国家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西部项目、特别委托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及专项研究项目 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专项项目、委托项目等。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要指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具体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同时,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也包含管理体制、人员管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经费管理、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管理、档案管理、报告制度、检查评估等。

5.指标体系建构的框架

指标体系的主体结构 依据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指标体系主体结构框架包含核心层指标集和次级层指标集,前者由成果指标集构成,后者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标集、投入状况指标集、基地学科建设指标集和人才构成指标集构成。

指标体系的各指标集分解 通过对主体结构的分解以及各指标集在体系中作用和地位的剖析,指标体系分为核心层指标集和次级层指标集两个大块。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对于整个指标系的设定必须兼顾整体布局及指标可测度性,因此,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丰富的实践性,以及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作为该指标体系中的首要指标进行测度与考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兼顾到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与可测度性。

指标体系的基本涵盖范围 指标体系基本涵盖范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践行途径、实际效果)、成果应用转化(成果数量、成果转化率)、基本投入(研究经费投入、基地建设投入、学科建设投入)、基地项目学科建设(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学科建设)、人才构成(教学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其他类型人才)。

6.二级指标框架的拓展与三级指标的建构

通过上述指标体系框架,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由5个二级指标及40个三级指标组成,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四、基本应用

1.指标体系建构与监测、评价应用之间的关系

指标体系建构是实现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跟踪监测的基础和依据,有利于党和政府动态把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进程与发展阶段,是效率评价的基准之一,是综合判断与评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竞争力、影响力状况和繁荣发展水平的基础模型,是检测系统和评价系统建设的基础平台。

通过一定时间的监测,一定层次的对比分析,最终形成综合性评价结果。这是指标体系建构的实证过程,亦是指标体系建构五大原则的实际检验。因此,监测过程和评价应用最终会反馈到指标体系建构自身,形成对指标体系的检验与完善。

在监测与评价应用、实证反馈、修正完善的基础上,对经验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关键指标进行科学验证,最终从5个二级指标集40个三级指标的专栏表中归纳概括凝练出反映具有指引性、代表性、绩效性特征的标志性指标。

2.标志性指标选择项

从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中确立了12项标志性指标选择项。

表2:标志性指标选择项

3.标志性指标的指导意义

标志性指标是观察、考量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准则,是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约束性指标,同时也是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目标,有助于党和政府把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能够更加有序、高效的指导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也有利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创新,更好的服务于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五、对策及建议

1.立足省情和学科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分步骤、按节点全面促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目前,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全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类别。但是,学科总体水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此外,学科整体发展不平衡,各学科间的研究不成比例,特色优势学科不足。应立足云南省省情和学科资源,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突出重点、分步骤、按节点地实施发展战略;以现有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点,着重建设具有全国一流水准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学科门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通过对当前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分析和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抉择,分步骤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依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2.依据形势变化,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云南省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不断强化,文化已上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应因势利导,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行之有效地促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全面剖析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资源,多方位整合,提升重大项目示范效应和带动能力,加大科研成果的宣传普及力度,推进综合型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宏观管理能力,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协同创新发展与竞合能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深入研究和规划课题立项、招标、评审机制,严格课题的招标程序、规范课题结题的评审机制,健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研究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国家编制的五年规划纲要,每五年做出相应的指标体系规划方案,以确保指标体系的时效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3.引进和挖掘优秀人才,突出学术创新,以合作发展和交流互补,推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高层次顶尖优秀人才的欠缺以及学术研究方法的滞后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困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相对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键靠的是人才,加大人才机制创新,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使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引进和挖掘优秀人才,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学术创新首先就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应该有效地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身特色,实现研究成果的突破,这无疑是当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更应拓宽视野,在聚焦云南本土学术资源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并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本土学术资源进行充分研究和提炼的过程中,在成果价值表述上应更具有全国乃至世界的意义。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上同世界接轨,通过学术创新,实现学术水平和学术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术交流与合作无疑是学术创新的另一重要路径。鼓励并积极推动云南的专家学者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学术创新因子,同时提高云南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云南省指标体系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