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从“情感陷阱”中走出来

2014-08-30 20:54叶立程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8期

叶立程

摘要:情感陷阱的实质是学生的认知发生紊乱,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病态或者畸形发展,严重时会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终生,甚至关涉他们的生命存在。解决之道应该是培育他们的内驱力,即避重就轻,迂回破解;掌控火候,直击要害;情感陪伴,坚持不懈。

关键词:情感陷阱;避重就轻;掌控火候;情感陪伴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45-02

由于校园、家庭、社会以及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常常进行激烈重组,并且极有可能辐射和影响到他们的情感体验。当不能正确认知、合理宣泄、及时调整时,学生便极易走进“情感陷阱”之中。这里所谓的情感陷阱,特指学生因为有意无意地走进对亲情的漠视、对外界的抵触和对异性的追求等三个误区,较长时间内又无法自我摆脱、打乱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或甘愿沉入情感盲动之中的状态。情感陷阱的实质是学生的认知发生紊乱,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病态或者畸形发展,严重时会危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终生,甚至关涉他们的生命存在。初中学生正是可塑性极强的人群,班主任有必要为他们的成长树起隔离陷阱的篱笆,直至填平踏实。怎样让学生从“情感陷阱”中走出来呢?请看一个典型案例:

王媛媛(化名),女生,13岁,曾在一所乡镇中心学校读初二,笔者过去曾带过的学生。存在问题:跟随养父养母生活,但长期处于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抵触爸爸妈妈的多次探望;正与邻班一位同年级的男生交朋友,关系非同一般;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生活规律性差,时不时违规出勤,给人的印象是我行我素,自认为见解成熟,常对老师的正常管理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不难看出,王同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陷入了深深的情感陷阱,给她的健康成长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撼山易,撼人难。如何才能拯救她呢?非得培育他们的内驱力不可,否则会造成“帮倒忙”现象。因此,我们只有持续不断地施予外在正能量,学生的心灵才会拥有自我康复的正能量。

第一步:避重就轻,迂回破解

管理者由于对被管理者的真实性格、真实心灵、真实情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无知或者漠视,往往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而是相反,生硬地干预他们的行为、试图改变他们的心灵世界,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回避、抵触,甚至攻击。避其锋芒,击其软肋,不失为一个恰当的策略。王同学的问题已经深刻地滞留在她的心理,她对亲情、对生活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偏移,并且正试图用和异性密切交往的方式来获得人格尊重和情感需要。这时候,如果耳提面命,鞭挞错误,凭她的个性,一定会产生强大的排斥力。开展拯救工作的第一步不要触碰心灵隐痛,给她的情感一个合理的空间。为此,我们要营造生活化、人文化的交流环境,拆除她的心理防线,使她打开心灵世界的大门。进入她的心灵世界就等于拉近了和她的情感距离,就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一一破解她的心理问题。笔者利用一切琐碎的时间,有意无意地和她聊天,小心地引出她的实际问题,“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循序渐进,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立体搜集和侦查分析,弄懂了问题背后的本质。这是问题突破的第一步。

第二步:掌控火候,直指要害

教育最佳时机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慎之又慎。教育时机就是教育者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即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要有时间上的选择[1]。王媛媛同学淡薄亲情,排斥学习、依恋异性的行为不能纵容,必须帮助她走过人生这段关键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抵近侦查”之后,笔者决定和她做一次直面问题的坦诚长谈,揭开问题的实质,找到症结,寻求解决途径。2013年秋季运动会期间,王同学忙上忙下,穿梭往来,十分活跃,兴趣高涨。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趁机约请王同学暂时离开热闹的运动场地,和她攀谈起来。从父母之爱谈到父母之困,从同学交往到人生大事,从眼下学习谈到终身设计,一个个故事,一次次撞击,一声声鼓点,击打着王同学的心扉。王同学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到泣不成声,一下子也把我触动了。第二天,王同学交给我一封信。信中说:“我就是绕不开这个弯,长期被亲生父母抛弃的滋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能深切体会,没有父母关爱的日子,我好像是汪洋中的一条船……邻班的那个男孩却能给我带来安全感,使我感到温暖。”读到这封信,笔者深知,如果当初狂批一顿,必然换不来这样的情感倾诉,也许她会越来越远离我对她的期望。教育时机的选择当慎之又慎。

第三步:情感陪伴,坚持不懈

王同学的问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能指望一两次谈话就能彻底转变她的情感态度。持续不断地关注,做学生的情感陪伴者是一项长期要做的工作。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往往极易受到人的内在意识的影响,而内在意识极易转化为情感态度,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也可以说,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可见要转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必须“动之以情”;没有情感的力量,就没有行为的力量。因此笔者使用“积极语言”[3],不失时机地对王同学施加积极影响,或者主动微笑着打招呼,或者在其作业本上留下温馨的批语,或者送给她一本我认为较好的杂志,等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这位学生已经变得非常阳光,并且在本市一所中专学校正接受职业教育。

总之,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当系铃人无法自愿、自主试图解开时,我们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帮助他们走出情感陷阱。

参考文献:

[1]计玲珍,潘建生[J].如何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河南教育,1998,(03).

[2]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陈虹.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教育学中的应用[M].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