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2014-08-30 20:49刘书姣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师德创新理念

刘书姣

摘要:当代教育就是指通过一定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基础教育。成功的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发展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理念;师德;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9-02

当代教育就是指通过一定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当代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要胜任素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教师要适应当代教育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要逐步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那么,当代教育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第一,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这是教师的当务之急。我们教师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要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深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的道理。第二,教师要注重师德,树立楷模形象,打造人格魅力。我们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是“用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始终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师德。我们教师应当具有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教师要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先具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的高尚人格。另外,我们教师还应当用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作风来教育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去追求高尚人格。第三,教师要练就基本功,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如果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那么,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就基本功,不断地探索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一、要练就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必须以语言作为主要载体,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掌握语言艺术,把握说话技巧。我们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形象、亲切、鲜明、生动、诙谐、风趣”。教师的语言如果是状物,就要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是抒情,就应该给学生以温暖春风的感受;如果要言志,就要使学生满怀豪情;如果是说理,就要使学生由衷信服……

二、要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述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备课、写教案、讲课板书,还是制定教改方案、表述教研成果,总结教学经验等,都需要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所悟”用笔表达出来,因此,当代教师又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三、要锻造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具备能够组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是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要学会掌控自身感情的能力

教师教书育人,这种职业需要我们时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角色。而实际上,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有各种情感的人,我们也难免有自己的苦恼和忧愁,因此,教师就必须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长期修养,保持情感的积极性、稳定性、深刻性、自制性,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应该始终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通过这种形象来教育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它们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发展的人。

五、要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有人说:进入21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一门外语、不会电脑,你就是新时代的文盲。而实际上,一个教师如果不会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

六、要提升自己汲取新知的能力

历史进入21世纪,科学知识在飞速地更新发展,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各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知识内涵会越来越深刻。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营养、拓展教育视野,使自己的头脑具有更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创新思维,做到通晓多学科知识,一专多能会。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七、要具备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

如今,教育价值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要求每个教师不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做学者型教师。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积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把已有的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收获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总之,成功的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彰显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教师的人格风采和渊博知识。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挥洒自如,尽情演绎。学生在教师独特师德、学识风范、人格力量的感召影响下,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教育,顿悟人生哲理、掌握科学知识,练就发展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师德创新理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