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习作在学理上的重新审议

2014-08-30 22:43曾扬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学性想象力想象

曾扬明

没有人会否认,想象在儿童习作中的重要。不管是学段目标,还是教学建议,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写想象中的事物。然而,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想象作文课当作想象课,很少有人从学理上去思考想象和想象作文的区别,使想象作文失去了本质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课例描述:

执教《小猴过河》看图作文,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刚下山的猴子,猴子身边有一座房子,房子旁边有一堆木头,面对一条大河,河对岸有桃树,长满了诱人的鲜桃。这幅图,让学生想象小猴面对过河的困境,如何想办法过河,写一篇想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想象小猴过河的办法,而学生的想象力超出了我的预想范围。

这是智慧的考验,学生习作的过程就是展现自己智慧的过程。有的学生说猴子去找房东借游泳圈;有的学生说猴子利用木头做了一只船;有的学生说猴子荡秋千似的飞过河面;有的学生说猴子游泳到对岸……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智慧展现的过程,是学生想象力发挥的过程。

这个课例的确是当前想象作文中较为典型的教学范式。其特点是创造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对于想象作文,我们该指导什么?想象课,应不是语文课独有的,任何课程都有保护学生的想象思维的任务。想象作文课,培养学生想象力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言语想象力。上面的教学叙事,课堂上不用老师指导,学生就把已有的想象力展现出来。这位老师最大的误解,在于认为想象作文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文课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主要内容,显然犯了想象作文的本体性内容错误或者说目标性错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想象活动取代了想象表达(课堂教学的时间主要是想象活动)。

◆学生想象代替了写想象作文(学生的想象力已有,会想象不代表会写作)。

◆想象作文知识的缺乏(文学性想象和科学性想象的混乱)。

想象课不等于想象作文课,想象作文应把学生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即追求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统一,也就是要能通过得体的言语形式表达想象,表达小作者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面的习作案例还存在一个问题——“想象合理”的审议。我们经常说,想象要合理。这个合理,实际上是“想象”与“纪实”这一对概念矛盾的内涵。纪实,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直接描摹,而想象则是通过虚构对现实生活作间接的反映。这里,两个概念要厘清:一是想象作文,二是运用想象进行作文。纪实作文可以运用想象进行作文,而想象作文则完全是虚构的故事情节。

在现实生活中,小猴完全有可能真过河。既然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只能说它属于运用想象进行作文,不属于想象虚构作文。我们说的大胆想象、有创意的想象,就得符合小猴过河现实的可能性。如果离开现实可能性,随意想象,去虚构,这样的想象是不应该提倡的。就如有一次质量检测评价卷的作文题目——《一篮水果》,内容是一幅“一篮水果”图,提示学生:想象图上的水果谁送的?还是谁准备送到哪里去?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在评卷中,发现学生有两类写作取向:一类是动物童话作文,一类是虚构师生情的作文或者父子情的作文。有人认为这两类作文,后者作文立意很高,想象合理,能通过一篮水果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然而,后者取向的评价是令人可怕的。因为,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迎合评价老师的心理需求,这样的想象合理,这个“理”不是道理,而是情理,而真正的合理想象应符合儿童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水果虚构师生情、父子情,表面上合理,实则是道德评价,是不能提倡的。

因此,针对想象作文学理上的探究,有必要厘清以下问题:

一是想象与想象表达要加以区分。想象作文,不是想象课,而是想象的言语表达课。想象力的培养应是任何学科都需重视的问题。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数学课,要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思维想象力;而作文课的想象,重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言语方式。那么,习作课培养学生想象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一条,老师心中要清楚联想与想象的区别。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突出相关性,被联想到的事物一定与作者的见闻相关。当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我们会自然想到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当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都对我们关怀、体贴,这是“相近联想”。由此可见,“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而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二是想象应贴近真实的内心。有这样的一篇想象范文: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常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段文字很典型,不言而喻,狗在成人心目中,是卑贱的。而在孩子那里,自己变成狗,却是母亲的卫士,是很自豪的。正是这种孩子气的自豪和大人想象中的卑贱形成了反差,构成了张力,才显得新异,孩子心灵的活跃、纯真、童趣才形象地表现出来。

文章不是生活真实的照抄,而是生命真实的提纯。真实不是绝对的,文章中的真实,是在想象中提炼过的。文章中的想象有两种,一种是贴近孩子心灵的想象,一种是贴近僵化概念的想象。我们的专家在排斥想象的时候,实际上是排斥了孩子气的、真实的想象,而把僵化的、模式化的、概念化的想象当作合理的想象。所谓贴近生活,就是回避虚假的、僵化的、模式化的想象。

三是区别文学性想象和科学性想象。我们经常会提个问题,来看学生的想象力是否丰富。“雪融化,会变为什么?”有两种想象力的表现,一种是变为春天,另一种是变成水。其实,两种答案,想象的价值取向不同,前者是文学性想象,后者是科学性想象。我们在指导写普通叙事文的时候,关注的是科学性想象,而写童话、诗歌、散文等文体的时候,关注的是文学性想象。

小学习作的科学性想象主要表现在真实。所谓的真实,就意味着,你的想象是以言语的方式对内心情感表白,而不是虚情假意,也是我们平常说的,想象要合理。从这点来看,我们习惯以“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等评价想象的合理性,但这暴露出我们老师对想象价值取向的认识上有所偏颇。在诸多作文中,学生随意想象,脱离生活,过去的“推车子、让位子、找孩子、捡票子”,从学理上看,这些事情是合理的。但,这种编造的情节,久而久之,虚伪的想象造就了虚伪的人格。这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文学性想象以情感逻辑与现实冲突为主。越是情感逻辑与现实冲突,越是出自小作者的内心。然而,我们却用现实的真实与儿童的想象真实评价学生的想象表达。学生的文学性想象本质特点,是用想象的途径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不是以现实是否有此事来评价对方。久旱时,突然下了一阵雨,我们可以想象田里的禾苗会怎么样,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校园里的花草会对雨说些什么;看到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会想到它像什么;天上飘过一朵云,我们会把它想象成什么;看到有人往小溪里乱倒垃圾,污染溪水,可以想象溪里的小鱼小虾会怎样向我们哭诉……这类想象,是依生活实际,用童真童趣的言语把它表达出来,这才是真实的文学性想象作文。

厘清想象作文与想象力,对想象作文重新审视,相信会促进我们作文的课程观和教学取向的再思考。

猜你喜欢
文学性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看见你的想象力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