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岸
摘 要 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格兰特的《罗马史》是近年研究罗马历史的名著,本文结合格兰特《罗马史》的叙述,对罗马历史上的三个重要问题:共和制问题、阶级斗争问题和帝国的转换问题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 罗马 共和国 罗马帝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Rome March
——Reading Grant "History of Rome"
ZHANG 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Rome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Grant's "History of Rome" is a recent classic to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oman.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from Grant's study of Ro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Rome from three important issues preliminarily: the Republic; the class struggle; the empire replacement.
Key words Rome; the Republic; Roman Empire
罗马的故事的确耐人寻味,它由一个蕞尔小邦成长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治着东西方几十个种族和文化差异都非常巨大的民族,它由王政而共和而帝国,绵延了一千二百二十九年,是迄今为止西方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只此两条,就足以使罗马傲视群雄,成为历史经验的金库,而这个金库中最重要的金子或许就是罗马复杂的政治制度和精湛的政治技艺,罗马并不是像许多人想象那样只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尚治的民族,罗马的政治成就被从波里比阿到美国联邦党人的历代西方思想家和政治家所赞叹、所研究、所继承,面前的这本《罗马史》则是英国当代古典学者迈克尔·格兰特展现罗马辉煌的力作,是书正文部分只有356页,26万字,此等篇幅而能清晰全面地再现千年罗马的宏大叙事和历史意义,中间还能穿插诸多生动的细节,如此手笔,足为经典。
1 共和之谜
罗马早期历史中最重要的转折是从王政走向共和,大约在公元前507年,罗马人赶走了最后一个国王塔克文,开始了500年的共和史,从此,“国王”这个在全世界被万民膜拜的统治者却成为罗马人最深恶痛绝的人物,以至于任何罗马政治家都不敢称“王”称霸,因为它意味着自杀,这一切究竟是怎样的历史机缘造成的呢?传统的习见认为,内陆型农业国家易倾向于集权专制,海洋型工商国家易倾向于民主共和,但罗马前期一直是一个内陆国家,而且恰恰是在罗马成长为跨地中海的海洋大国之时,却正是帝国颠覆共和之时。在经济上,罗马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罗马人的主要身份即是农夫和士兵。因此,罗马共和之谜的谜底似应归于对地理环境的另类解释以及它和人的因素的复合运动,罗马早期是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在东方人追求大一统的辉煌之时,西方人则在享受着小政治共同体的种种好处,因为小共同体的生产剩余很少,无法维持庞大的政府,致使政府小而弱,而弱政府则意味着强民间;同时,在一个小范围的共同体内,人们都是近距离接触,大家彼此熟悉,政治领袖很难神化。虽然后来罗马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国土不断扩大,但基本上只有罗马城的公民才享有政治权利,因此从政治上讲,罗马仍是一个小政治共同体。从人的因素看,罗马人同希腊人和日尔曼人一样,血液里似乎有着更多自由平等的基因,这个看起来有些神秘的解释却可以解释许多用其它理由无法解释的西方社会的一些独特现象。
在君主专制笼罩的古代世界,独西域之希腊、罗马祛除独裁、走上了或民主或共和之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把玩的问题,虽然无论是希腊的民主还是罗马的共和都远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而且他们也只能在一部分人当中遴选当权者,但用选票和言说而不是用暴力和世袭来选择执政者,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专制横行的古代世界的政治水准,想想250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专制体制之下,你就不得不佩服希腊人、罗马人在政治上的伟大成就。
2 在和平中斗争
柏拉图曾说,所有的城邦内部都有两个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一个是穷人的城邦,它说明任何国家都存在社会分层和由此导致的利益分殊和冲突,罗马也不例外,其贵族与平民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例外的是,共和时期罗马的内部纷争一直进行得较为平和、理性。公元前494年,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和要求平等的政治权利,罗马平民集体迁移到罗马城外的圣山上,以“大撤离”的方式引发了贵族和平民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贵族作出了让步,设立保民官以保护平民利益,平民则重新回归罗马,继续为罗马工作和战斗。在这次冲突中,灾难深重的平民没有揭竿而起,高高在上的贵族也没有武力镇压,双方用撤离、威胁、折冲、谈判来交锋,最后在各有所得的情形下重新合作。平民的“第一次大撤离”开创了罗马国内政治博弈的基本模式,虽然在此后的贵族与平民的激烈争斗中,并不缺少阴谋暗算和刀光剑影,也时有暴力冲突、人头落地,但整体而言,斗争是和平和节制的,贵族和平民双方都有所克制和退让,双方斗争的总态势是斗争、妥协、再斗争、再妥协,直至达成大至平衡的结局。这与东方式的“你死我活”斗争模式是迥然有别的,它也说明罗马人在政治上的睿智、文明和成熟。
3 帝国的伤害
公元前一世纪,在罗马军团横扫地中海、罗马成为超级强权之时,罗马本身却深陷共和与专制的斗争之中,在苏拉、凯撒、屋大维推进帝国事业之时,小加图、西塞罗、布鲁图斯则在遏力维护作为“人民的事业”的共和国,凯撒的霸业节节胜利之日,布鲁图斯们则以刺杀暴君相抗争,“我布鲁图斯对凯撒的爱,比诸君对凯撒的爱,要胜过百倍!如果有人问我:那么你为什么要刺死你亲爱的凯撒呢?我必定回答说,因为我布鲁图斯对罗马的爱,比我对凯撒的爱,又胜过百倍!万倍!凯撒活一天,我和诸君就要做奴隶一天;凯撒早死一天,我和诸君就能早一天做自由的国民。诸君愿意做奴隶呢?还是愿意做自由国民?请诸君自己想想吧!我向着凯撒哭,因为凯撒爱我;我替凯撒欢喜,因为他可以趁着好机会依靠上帝;我看重凯撒,因为他有拔山盖世的气力;我刺杀凯撒,因为他怀着野心,剥夺罗马国民的自由权,自己想做大王。”罗马共和之魂西塞罗也在反复告诫罗马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不是国王的事务。然而500年的共和大业仍不幸倒在了独裁者的军刀之下,罗马最终驶入了帝国的快车道。
罗马走向帝制在许多人看来是势所必然,因为古典的共和体制已无法容纳和调度日益庞大的帝国身躯,但必然并不等于善好,历史与道德之间总是充满矛盾,帝国时代的罗马虽然一度维护了地中海世界的和平和秩序,但帝国就是帝国,专制就是专制,它给罗马治下的地中海和罗马本身都带来了深深的伤害,罗马已不复有人民的事业和利益,有的只是皇帝们的暴虐、特权者的淫威,一切专制政治所有的暴政与杀戮、阴谋与背叛、腐败与灾难罗马帝国也都有,这里有尼禄的疯狂、卡里古拉的独断,当然,也会有像奥勒留那样的哲学家皇帝以及其他较为温和的帝王,人民遂可获得片刻安宁,但这种片刻的安宁完全依赖于运气,与人民的作为已毫无关系,帝国始终是普通民众的炼狱。
历史学家尝言,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用军队,第二次用基督教,第三次用法律,而这三个东西:万邦归一的政治统治、普世性的世界宗教和精密的罗马法都是帝国时代的伟大成就,在我们纪念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罗马帝国也同所有专制帝国一样,是黑暗与血泪之地。
参考文献
[1] [英]格兰特.罗马史[M].王乃新,郝际陶,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英]巴洛.罗马人[M].王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于贵信.古代罗马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