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权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验案计量分析
——兼谈整理名老中医经验体会

2014-08-29 06:59唐亚南
江西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肝区老中医医案

★ 唐亚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广东 广州 510006)

彭胜权,江西鄱阳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老中医,第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抗击“非典”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抗击“非典”一等功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普通高校中医药规划教材《温病学》主编。彭教授辨治肝炎后肝硬化,善于运用脏腑辨证,同时重视湿毒瘀血。

1 病案实录

张某,男,35岁,广州人。2004年7月18日,以“发现乙肝小三阳8年”前来诊治。2004年7月16日查肝功能:AST:198U/L;TBILI:30.6mol/L。症见:肝区胀,痰多色白,口淡欲呕,寐差、纳呆、尿黄。舌淡红苔黄腻边有齿印,脉细数。中医诊断:癥瘕。中医辨证:肝郁脾虚,热毒内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0g,白芍15 g,枳实10 g,甘草5 g,北芪30 g,太子参15 g,云苓20 g,丹参15 g,苦参15 g,败酱草15 g,溪黄草30 g,蛇舌草20 g。7剂。

患者因“反复转氨酶升高,伴上腹隐痛”,8月15日~9月24日在广州市某三甲西医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肝炎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慢性胆囊炎。8月14日查肝功能:ALT:749U/L;AST:988U/L;TBILI:64.6mol/L;AFP:824ng/mL。

11月14日前来就诊:症见:时感左胁肋隐痛,眠差、尿黄,肝区时痛,舌淡红苔薄腻,脉弦。中医辨证: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处方:北芪30 g,太子参15 g,云苓20 g,甘草5 g,川朴花10 g,扁豆花10 g,法夏10 g,白术10 g,柴胡10 g,枳壳10 g,佛手10 g,郁金10 g。7剂。

此后,患者到门诊坚持服用中药,到2008年8月8日,共31诊。现将各诊出现的主要症状列表如下:

表1 患者主要症状在各诊出现频次表

2 辨治思路

彭教授认为肝炎后肝硬化病机十分复杂,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尤以肝、胆、脾、胃症状为多,湿浊、热毒、痰饮、瘀血又夹杂在疾病的全过程。因此,辨治肝炎后肝硬化要善于运用脏腑辨证[1],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祛湿、解毒、活血、化瘀法在治疗中的运用[2]。

针对“肝区不适”则用四逆散疏肝理气;针对“消化系统症状(呕、胃脘不适、胃脘微痛、嗳气、胃脘胀、右上腹隐痛)”常用法夏、茯苓、浙贝母、淡鱼古等和降胃气;寐差病机既有肝郁气滞,又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常用柴胡疏肝汤与温胆汤治疗;尿黄可因肝胆湿热,酌用苦参、败酱草、蛇舌草、溪黄草或贯众、蚤休等;心烦、口苦常因肝郁化火,则治以疏肝,再酌加郁金、佛手。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不是孤立的,更为常见的是几种症状交织在一起。若肝区不适与消化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则辨以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若肝区不适与口苦、心烦并见,常辨以肝郁化火,治以疏肝清热;若肝区不适与尿黄并见,常辨以肝胆湿热,治以疏肝清热利湿。肝炎后肝硬化病程长,彭教授常紧扣久病入络病机,治以化瘀通络,常用桃仁、泽兰、丹参、虎杖活血化瘀,鳖甲、土鳖虫、牡蛎、僵蚕软坚通络。

经过半年的坚持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和甲胎蛋白,逐渐恢复正常。并于2006年3次检查肝功能均正常。见表2、表3。2008年6月28日检查B超:肝无明显增大或缩小;胆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胰腺(-)。

表2 2004年至2006年张某历次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

表3 2004年至2005年张某历次AFP检查结果对照

3 体会

“医之有案,犹国之有史”[3],如同国史可为治国之借鉴,医案可为治病之参考。当今常见的医案报道体例,大多遵循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法方药,按语(常引经据典)模式。此体例对于诊数较少或一法一方到底的病案固然适合。但对于病程长达数年之久的慢性病医案,就很难客观全面反映患者证型变化、医生的辨治思路。

中医疗效的好坏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而辨证准确与否,在于是否能抓住对辨证起关键作用的症状。因此,在整理彭教授辨治肝炎后肝硬化的医案时,先将所拍摄的医案,全部录入可编辑文档。在此基础上,统计出现频次高的症状,思考彭教授如何利用这些症状进行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如何立法,在立法基础上如何选方用药。其目的在于尽可能让老中医的经验显于字里行间。整理者亦可通过认真细致整理,深刻领会老中医的辨治思路。

当代医案包含或多或少的西医检测指标,利用好西医检测指标有两个积极意义:一是为疾病所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定位。例如,乙肝病人,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中的哪个阶段。二是在未用西药情况下,完全按中医辨治,经过一定疗程后,在同一医疗单位进行同一指标检测,检查结果可以较客观地评估中医疗效。彭教授常在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微观指标,进行遣方用药,积累了一些针对微观指标的用药经验。如患者ALT、AST升高,常酌用垂盆草、五味子、贯众、蚤休;ALT、AST、GGT升高,常选用苦参、败酱草、溪黄草、蛇舌草;B超显示肝硬化,则酌用桃仁、泽兰、丹参、虎杖活血化瘀,鳖甲、土鳖虫、牡蛎软坚散结。因此,各种西医检查指标是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古代中医想都不敢想的参考资料,现代中医应好好掌握利用它。

[1]彭胜权,李永宸.脏腑辨证是辨治肝炎后肝硬化的第一大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2月15日第6版.

[2]彭胜权,李永宸.辨治肝炎后肝硬化要高度重视湿毒瘀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2月15日第6版.

[3]吴瑭.吴鞠通医案(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7.

猜你喜欢
肝区老中医医案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坐诊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肝区痛会是什么问题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
老中医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周来兴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与经验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