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接收、接受与创新的关系

2014-08-28 23:06李中全
南北桥 2014年4期
关键词:接受创新

李中全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旋律。作为基础教育者,就要用创新的思维指导自己的教学。但是穿靴戴帽并不是创新,冠以“探索”的名称,不一定就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当然,我们在要用创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的同时,也不丢弃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要想创新,就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接收、接受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接收 接受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38

一、接收与接受

要有创新,必须先有接收,接收后理解了,认同了就是接受了。所谓接收,当然就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作为学生就是继承并发扬先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作为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掌握好基础知——即先必须有接收。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创新创造必须的条件。

任何创新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积淀。没有基础的创新、发明创造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所有的创新、创造发明都必须借助前人的知识,前人的经验。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的。就是他发现了雕版印刷不灵活,不方便。从这个意义上看,不难看出他的发明是在雕版印刷基础上的。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就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先辈的超越吗?没有黑格尔的哲学,没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不知要多久才产生!大数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怎么接收?怎样接受?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科目不同,学段不同,人的智力不同,老师采用的方法就不尽相同。从下面的两个例子可以领略到一些东西。

原来小学自然课本上说蜜蜂嗡嗡的声音是由翅膀发出的。湖北省监利县的一个小学生(这个学生叫聂丽)做了一个实验:把蜜蜂的翅膀粘了,后来还剪掉了翅膀,发现蜜蜂仍然有嗡嗡声,最后发现是蜜蜂肚皮上一个地方发出的嗡嗡声。如果聂丽不去做那个实验,而是死记:蜜蜂嗡嗡的声音是由翅膀发出!我们说聂丽是接收了“蜜蜂嗡嗡的声音是有翅膀发出的”信息的,但是她没有接受这一说法。所以,接收与接受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接受,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极为不利。如果老师在这部分教学中给这样一个任务:书中的结论是否是正确的呢?哪些同学有兴趣去证实一下?或许做实验的就不只聂丽一个了。

第二个例子。初中数学课本中(北师大版)原来的和现在的有一节《探索平行线的条件》。不少教师在进行这一节的教学时,都是按照书中意思:做出教具(表示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的模型),然后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变动同位角,最后使它们相等(这个总是办得到)。问:“同学们,同位角相等吗?”答:“相等”,“这两条线平行吗?”“平行”。

可是什么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所以,问题出来了!怎么知道那两条直线平行的?看出来的吗?如果是看出来的,拿同位角干吗?

问题出在何处?这本来是一个公理。公理,几何学的鼻祖欧几里得都不证明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接收并接受即可。

所以,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学生作为接收机,也不能否认必须有接收。

二、创新

最近几年,各项各业都将“创新”的口号提得非常响亮。那是因为是否创新已经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要实现“中国梦”,更离不开创新。所以创新是全民族的大事,也是每个人的事。作为承担培养下一代主要任务的基础教育者,更是责无旁贷。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就“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并于教学中大胆实践。

各种理论对创新都给了一些定义。但实际可以只研究两个大的方面:狭义与广义。如果人类社会中还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主要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某些人或机构发现了或发明了,这当然是创新了。显然,这种“创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说这种是狭义的。这在一个国家的重要、重大的科研项目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世界已经有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的人不知道,对于这些事先不知道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变成自己的技术和方法了,我们说这也是创新——这是广义的创新。这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作为普通的百姓,沒有不必要纠结与广义与狭义,但是,了解一下是有好处的:不要把创新看得过于神秘,也不至于亵渎了创新。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并让这一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三、接收、接受与创新关系

实际上在前面已经谈到接收接受与创新的关系:要创新必须要接收与接受。即只有善于继承,才可能更好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好基础知识,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就给我们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既不能有千古不变的思维模式,也不应有穿靴戴帽的做法。实事求是是原则。这不但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处理好接收、接受与创新的正确关系。从而神形有机结合,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接受创新
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的实用倾向及应对策略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