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华
【摘 要】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才能使用得恰到好处,做到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目标 年龄特征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08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对作品语言的品味。但從当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应起作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认为多媒体课件是公开课的装饰品,板书的替代品等。多媒体只充当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过多地运用媒体,要么就是搞花架子以故弄玄虚,要么就是转移听课者的视线,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要么就是从网上照搬照抄随意应付学生。所以,课件只能作为一种点缀,一种调味剂。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呢?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背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从多媒体课件及其应用意义出发,阐述教师如何从课件的准备阶段开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目标等来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后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设计
多媒体的使用,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必须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学习。但仅凭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学生难以满足自身对知识的需要,教师也难以实现对新授知识的拓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增加知识的密度,有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一般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一是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二是在学生需要用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时使用。三是在提供图文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时使用。四是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
比如一个老师在教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几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提高了学习古诗的效率。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不同、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都不同,接受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这些因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而机械记忆、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刚入学的儿童主要对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如背书包去上学,在课堂上一会儿念拼音,一会写字,一会做游戏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形式的变化感兴趣这一点,围绕着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多个教学或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设计课件时,就可以考虑多用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画,以帮助他们理解。学生在学习某一教材时如果仅仅只是听讲,就不如既听讲,又观察,又动手。因为这样做,大脑可以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活动,从多方面形成暂时联系,获得对所学知识经验更全面地感受,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小学生在观察时还要尽可能运用语言,因为人的感觉形象通常是用词来表示的,词语本身具有概括的特性和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通过词,可以把所观察的事物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让小学生对知识学得深刻、学得牢固。
到了高年级,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感知抽象语言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从三年级开始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这个时期,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向学生解释课堂的学习内容,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些需要独立思考或可以互动的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之欲,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获得真知、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对他们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如其分地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个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减少形象性的声音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抽象的语言文字,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三、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间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如为了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环境气氛,让学生进入文章中的状态,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录像的功能。在学生学得比较累时,出现图画,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不要轻易把难点、矛盾交给多媒体,不要盲目的用知识的形象化代替知识的抽象化,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思维活动,以免阻碍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必要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当学生思维陷入“ 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课件,学生才能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这样会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手段既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锻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才能使用得恰到好处,做到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