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系统而伟大的工程,日益被重视,要构建和谐的校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因此高校工会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概念入手,分析了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高校工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从而论述了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和措施
1 基本概念
1.1 高校工会
自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校逐渐发展成熟,国家级的地方性的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高校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文化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摇篮,更是思想文化的阵地,因此搞好高校工作对于培养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领导,落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当在高校范围内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人文环境,提高高校师生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多形态、多层面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形态上来说,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物质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广泛开展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活动属于行为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观念文化。从层次结构上看,建章立制,保证学校各种活动正常运行的行为规范,属于制度文化;又如从文化层面上看,高校的校园文化纵向上可分为校园教工文化和学生文化两大主体系统,其中由工会组织的教工文化是主体,起主导作用。横向上分为校、院系、班级,乃至学生寝室等多个文化层面。这些文化均属于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2 高校工会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使工会建设完整、功能齐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推手,新形势新时期下,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它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环境。
2.1 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高校范围内,共存着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工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校园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在协助校党委开展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健全的工会组织必然会促进校园文化的整体进步,也必然会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
2.2 高校工会的任务与校园文化的目的协调统一
第一,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繁荣校园文化,在吸收社会文化营养的前提下,使校园文化层次更高、氛围更浓。而工会无疑有繁荣文化、丰富文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建设任务可以通过高校工会工作体现出来。
第二,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建设校园设施、文化队伍、文化环境,塑造大学精神和文化追求。这些正是工会更好地发展其职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任务和历史使命。
第三,建设校园文化,从深层次意义来讲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职工文化素养,这一点也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
2.3 高校工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全体师生去形成和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加强高校工会与高校学生的紧密联系,使高校工会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教师工会和学生组织的交叉活动项目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从而活跃校园氛围,加强高校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既然高校工会有着可以改变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不断的探索两个重要的内容:1、如何提升高校工会的服务功能;2、如何加强工会建设和校园文化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校园文化的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把教职工的注意力、兴奋点引导到学校发展的目标上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 高校工会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1 创新高校工会管理机制,提高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工会内部解决制度,协调好工会内部教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化解矛盾,共建和谐氛围。
第二,完善和创新民主制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公平,反对一边倒;提倡自由言论,反对禁言禁策,争取把普通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落到实处。
第三,完善和深化校务公开制度,二级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民主会,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确保工会、教代会的公众教师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等权利,扩大参与面,加强参与力度,着力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职工的基本利益不受危害。
3.2 开展“三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参与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素质。高校工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比赛,提升教职工的业务素质、人文素养,不断营造创先争优的竞争氛围,增强教师的使命感,树立新时代的师德形象。
3.3 举办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师生的素质和能力,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名誉。高校工会应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通过以学校、单位工会、工会协会等文化层面为载体,以体育、知识、文艺和娱乐竞赛等文化形态为手段,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升教职工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
3.4 采取座谈和面谈的方式提升工会工作能力
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工会干部、党政领导和教职工的有效沟通。教职工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样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工会工作就要发挥主动性,多采取座谈会和单独面谈的方式充分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动态,站在教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一概而论,应当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4 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对高校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工会组织和部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工会的制度和方法认识不足,只是主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却忽视了学校党政的事,忽视高校工会的政治性和群众性。
4.2 对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不少高校的工会干部以及工作人员结构当中,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以及“近亲繁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样导致工会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激情,缺乏做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觉悟,缺乏做工会工作的进取精神和专业精神。
4.3 对高校工会工作投入不大、管理不严
高校工作的任务重心大都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往往忽视和缺乏对工会工作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从而导致对教职工生活和家庭满意度的忽视,缺乏对教职工心理和思想状态的调查和关注,减弱了对工会工作的管理力度,势必会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和校园文化的构建。
4.4 高校工会的管理创新不够
很多高校还沿用以往的工会管理思想和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对自身的研究,高校工会的作风和方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且不少工作仍然没有摆脱行政化、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倾向。
5 结语
高校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时,不仅要确定总体目标和任务,还应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和分任务。不仅需有因校制宜的近期实施方案,还应有中远期的发展规划。要努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校园文化管理体制和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在高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作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还应以本校为主,以上级教育工会的各类文体赛事、校际工会和社区组织的联谊文化交流活动为必要的辅助,以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师生联谊文化为创新平台,努力创建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淑恒.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6(4):2.
[2]俞伟东.高校工会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3]杜华.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问题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3.
[4]王春虎.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对高校工会实践的指导意义[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5(2):1.
[5]张兆坤.以人文关怀,促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2008.12.
[6]马晓梅.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高校工会建设[J].黑河学刊,2013.7.
作者简介
王建鑫(1983年3—)河南焦作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