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健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学生负担重,效果不很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在作怪。有些教师为“谨慎”起见,把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切都塞进课堂,把一些本应在课外阅读的补充材料统统搬上讲台,认为这样才算保险。有些家长更“可怜”,孩子语文成绩一下降就请家教,认为这样才是对子女的关心,把课外阅读变为课堂教学的重复,使家教变成了产业。其实,这样做不仅费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效果不尽如人意。当“航模”乘风驶向校园,“竖笛”迈着轻盈的舞姿走进教室,一些教师惊呆了——哪有那么多时间搞这些?
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质量呢?从“大语文教学论”的观点出发,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正是因为忽略了课外阅读,没有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才使得课内阅读进入由“精”变“泛”、由“深”变“浅”、由“启”变“灌”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在重视提高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搞好课外阅读教学。
一、放
放是学生自主学的前提,也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思想要解放。有人怀疑:放对“尖子”可能行之有效,对后进生呢?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笔者曾碰到这么一件事:有位新教师在上公开课——《鸟的天堂》,与此同时,教研员要求另外一个班的学生根据提纲自习这篇课文,之后用相同的习题同时对两班进行测试,其结果使人大吃一惊——后者的效果竟强于前者。我们姑且不评论那位教师的“水平”如何、班级“基础”怎样,但至少说明学生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敢于放手,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反之,只能事倍功半。
2.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足够开放的时空。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里畅游,使他们的思维活跃,眼界放开,想象的翅膀得以展开。
二、导
放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导则是强调教师主导性的发挥。那么,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如何恰当体现呢?
1.学法上要做适当引导。所谓的“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分段时,笔者就先引导,时间的转移、地点的变换是分段的依据。在阅读时,我们应先划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以便分段参考。这样,学生就能心领神会。
2.学生交流时要适当引导。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某一问题作无休止的争论,如果不加以点拨,学生就会毫无结果地争论。教师要抓住契机加以牵引,真正做到一点就通。
三、激
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体验乐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都是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利用课外阅读的特点,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劲头就很足。
2.竞赛激励,激发热情。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如故事大王擂台赛(讲故事比赛)、随堂竞背赛(两人竞背同一材料,评出背得既正确又流利的同学)和读书笔记展(评一评谁做得好)。
3.精心安排,激发需求。小学生易受感染,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利用画面、音乐、榜样等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唤起学生的需要,吊起学生的胃口,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评价激励,体验成功。兴趣有赖于成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帮助、鼓励、启发和信心,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即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态度。如定期评选“读书模范”、“积累大王”、“小小演讲家”等,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快慰,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
四、活
活是针对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讲的。课外阅读要活必须做到:
1.内容要活。美国著名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必须从学生内在需要出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吸引他们,如名家名篇、小学生佳作等。
2.课型要活。比如讨论型、欣赏型、朗诵型、复述型、发现探索型、评比竞赛型……无论何种课型,其共同点都是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勇于尝试,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3.组织形式要活。比如建立读书小组,三人一伙,五人一帮,等等。在分组活动中,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问一问学生这样组合的理由。也许,成绩差的一组从网上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调皮、捣蛋的一组自告奋勇地给大家讲了许多知道的故事;全是女生的那组写出了感人肺腑的读后心得。
4.活动方法要活。
(1)演一演。选择阅读材料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小演员,充分展示自我,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童话表演、模拟与书中人物对话等。
(2)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如针对某一阅读材料开个“辩论赛”,也可以制作阅读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
(3)唱一唱。如在课外阅读《七子之歌·台湾》时,不妨让学生唱一唱《七子之歌》。可以想象,当“你可知Mac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的旋律响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多么投入,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多么高涨。
(4)走一走。课外阅读碰到“问题”时,不妨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近老师、父母,碰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不妨让他们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