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效应在试井资料解释分析中的影响

2014-08-27 00:13姜浩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16期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实际解释经验,通过对试井资料中出现的各种井筒效应的研究,分析了井筒效应对试井分析的影响,并利用早期试井软件对不同井不同长短的续流段进行放大分析,更系统的探讨井筒效应,对试井解释全面综合考虑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井储效应;资料解释;试井分析;井筒效应

中图分类号:TE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4-0114-03井储效应是指井筒系统内的流体(油、气),由于井筒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弹性能量的释放或聚集所引起的该井流量(井底压力)的变化。当油气井刚刚开井或关井的瞬间,井口产量并不等于井底产量。若判断是否受到井筒效应影响,我们可以根据特征曲线判断方法、经验公式估算或典型曲线匹配方法。在均质地层的油气井测试中,早期段压力经常发生各种的异常现象,最明显的比如关井早期压力迅速恢复,然后趋于平缓,曲线呈“厂字型”,这种情况出现在井筒系数由大变小的压力恢复测试中。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早期段异常测压资料。对于这些异常压力资料的解释多年来一直是试井界的棘手问题,因为用现代试井方法解释没有适合的理论图版,因而也得不到唯一性的分析结果。这样无法评价储层及井筒状况。

1不同井的井筒效应特征曲线

在试井解释中变井储问题是很复杂的,但通过理论及实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可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种为驼峰型、厂字型和驼峰台阶型。驼峰型,即压力导数出现异常下降的情况,其形成原因在后面会有介绍。厂字型,即关井早期压力迅速恢复,然后趋于平缓。驼峰台阶型,即曲线早期段呈台阶状的变化,反应出受变井储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种介于驼峰型和厂字型之间,其早期导数线超前压力线。

对不同井井筒效应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这些存在井筒效应的井,利用统计出各井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液面恢复井,其表皮系数均大于零,渗透率相对较大,由于在关井后压力计对井底压力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压力常常存在乱点,在拟合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其形状多为“厂字型”,致使cde2s多数较高。对于偏心井存在的井筒效应有两种形态,当表皮系数在-2~1之间时,形状多为“厂字型”,cde2s偏高;当表皮系数大于-2.5时,曲线形态多为“驼峰型”,cde2s较小,而在偏心井中,其下入深度的深浅对存在井筒效应的井的曲线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在后面的实例分析中会进行分析。在水井中存在井筒效应的井,其曲线形态也存在两种,“驼峰型”和“驼峰台阶型”,两者的表皮系数均大于1,cde2s较高。由于电泵井的情况较少,无法进行分析。通过以上总结规律,当我们寻找一口存在井筒效应的井时,只需要观察几项数据便可,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我曾尝试只看几项数据,其中80%是符合存在井筒效应的。

2井筒效应对试井资料解释的影响

2.1多解性

由于不同的井筒效应在试井曲线早期显示相同的特征,或井筒效应与地层响应在早期试井曲线上显示特征一致,使试井解释多解性更为严重。

以L6-1338为例,其井筒效应没有固定模板,在解释拟合时自然存在多解性,用均质油藏进行解释,解释后的表皮系数为-3,而当我们调整CDE2S后,其形态依旧符合该井,但调整后,其表皮系数4.19,两者相差甚远。同理,用均质复合油藏模型,其表皮系数也相差甚远。在解释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井筒存储系数的变化会引起压力曲线形态的改变,并且只影响压力曲线的早期段和过渡段。

由于多解性的存在,我们在解释的过程中就会谨慎拟合,防止数据错误,个人认为由于井筒效应的存在,对井底压力有影响,而压力对我们油藏工作者来说是研究油气储层最有效的资料,压力是油气藏开发的灵魂。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对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井筒效应一目了然了。它是试井解释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只有准确求取了它,才能保证求取的表皮系数S和有效渗透率K的准确性。

2.2应用性

有些井气体影响很大,在关井整个过程中出现气体上升膨胀将液面压向井底的情况,使关井液面低于生产期间的液面。这样就必须将压力计尽量往井深处下入,以避免测试过程中出现液面降到压力计以下的情况。由于这一年来并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而历年资料查阅起来相对复杂,这里只做提出,不再实例分析。

2.3运用早期试井分析井筒效应

由于存在井储效应的曲线并不易于解释,多解性严重,因此我截取油水井的早期段,尝试运用早期试井解释软件进行解释分析,降低多解性。液面监测仪记录的资料早期较乱,基本不能用早期软件进行解释,只有少部分出直线段的液面恢复井可用早期软件进行解释。

统计一部分存在井储效应的井,对其早期解释分析,得到如下规律:

(1)如L7-143为厂字型的井早期容易拟合,多解性小,早期(第三段)解释压力误差为0.3MPa。

(2)如L11-P2815为驼峰型且早期点较乱的井早期不容易拟合,多解性强,早期(第三段)解释压力误差为2.4MPa。

(3)如L4-PS2516为介于驼峰型和台阶型之间但早期点较整齐的井早期容易拟合,多解性较小,早期(第三段)解释压力误差为0.5MPa。

(4)如L6-2121为驼峰台阶型且早期点较少的井早期段相对较短不容易拟合,不适合用早期软件进行

解释。

3以一口井为例进行分析

以L3-PS3033为例,该井是喇南块纯油区萨Ⅱ2+3“注聚障”中的一口偏心井,对比最近两次测试结果。

2010年11月,测试时下入深度为0,该井的油层中部深度为985.65m,关井后压力计对井底压力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增大了井筒储存效应对双对数曲线的影响。而在2011年5月份的测试中,该井下入深度为850,出现径向流直线段,通过对比两次测试解释成果,可以看出,虽然产液量有所下降,但是关井时间有所缩短,压力下降,下到一定深度后曲线形态易于解释,不容易出现多解性,而关井后井筒储存能力和压力计下入较浅是造成井储效应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若用常规井筒储存模型进行拟合,则拟合效果差。由于解释结果偏差较大,且存在多解性。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后采用早期试井解释软件将早期段放大进行解释。

4结语

在测试早期阶段,关井后井筒内流体相态重分布,使井筒储存系数发生不断地变化,井筒相变不但引起压力异常上升。

在测试过程中,压力计下入的深度较浅时,将增大变井筒储存效应对曲线形态的影响,应尽量将压力计下入油藏中深处。

应用早期试井解释软件对早期测试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

对于评价地层来说,如果井筒存储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表明地层存在严重的伤害。

作者简介:姜浩(1988—),女,山东乳山人,供职于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监测信息解释评价中心,研究方向:测试技术、测试资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