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择友

2014-08-27 04:01朱文伟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標准真性情重要性

朱文伟

摘 要: 在人生路上,我们并不孤独,不仅是因为有爱着我们的亲戚家人,还因为有朋友的存在。那些能够陪我们在一辈子的培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生路上我们注定不孤单,但是我们又该如何择友呢?文章指出,择友的关键在于真性情。

关键词: 择友 真性情 重要性 標准

一、择友之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周围的环境影响。当我们起床睁开眼,如果看到舍友搭在自己床头的臭袜子,会有好心情吗?如果看到舍友叫你起床时的笑脸,会有坏心情吗?遇到不同的人,我们会有不同的心态或者态度,同时,由于他们的言行,我们或喜或悲,又或如长戚戚的小人,又或如坦荡荡的君子。在一些人面前,我们摆出谦卑的态度;在另一些人面前,我们却要作威作福。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不熟悉的人或者说不是朋友的人打交道,在他们面前,我们尽量表现得很好,尽量使自己不被轻视,不被忽视,我们谦虚、谨慎,大话不说一句,但那是真实的自己吗?这样不就是在掩饰吗?掩饰我们真实的感受,掩饰我们真实的情感,做作、虚伪,宁愿做一个“伪君子”,却不愿意做一个“真小人”。相反,在朋友面前,我们不需要装饰,因为早已熟知,早已了解。我们坦荡、洒脱、谈笑自若、无话不谈,认真开玩笑,认真处事为人,做真实的自己,我们能感觉到心情的愉悦,说不出的受用。择友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人才资源学导论》一书中说道:“人是人的环境,一个人选择怎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在一定意义上将决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成才过程中不可无友,《易·乾·象》中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只有常和同学、朋友讨论,才能加深对学问和人生的理解。宋代学者叶适指出,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成才者如不选择适当的朋友,则肯定难以跟上形式的发展。”

二、择友之标准

既然择友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又该持有一种怎样的标准呢?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们作为理性的人考虑择友的事情。每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我们会争吵、讨论又或者用暴力方式解决,但这也是朋友间相处的基础,正因为我们之间的不同,所以我们才会想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面对一个有了一定认识的人,我们看他值不值得做自己的朋友,并不能简单地只从自己的主观角度考虑。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本”,记录着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一种最主观的记录,当我们觉得付出大于回报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不值,觉得可以抛下这个人了,但是,当我们看到付出小于回报时,我们就会更好地对待他吗?甚至,我们的那本账本里根本没有付出小于回报。这些主观的判断是不足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那么,在择友方面,我们该持有一种怎样的理性态度呢?

《德商学问》一书中说道:“交友择朋是人生大题目,古人十分重视交友,主张交友择朋要‘以义相合重绅交而贵道合。志不同则不强求。择友,不能‘以利为朋,以势为盟,如此则利穷则散,势倾则绝以义相交,以诤相交,才能同忧乐,共贫富,做到生无请言,死无托辞,始终一契。唯有结有德之友,绝无义之朋,择良友而友之才能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患难相救。古人所说‘道义相砥,就是就择友的标准和交友的基础而言的。强调择交朋友要以道义相砥砺,做到朋友之间真正交心、适心、同志、合德使友谊岁久情愈真,达到以友辅仁、以友进德的目的,强调交的友必须是良朋诤友,至于卖身投靠的势交,趋富却贫的贿交,慕能言善辩的淡交,仅仅同病相怜的穷交,计利的量交都违背了以道义相砥砺的原则,都是必须反对和杜绝的。”

“道义相砥”四字虽短,却知易行难。当今社会,物质日益丰富,诱惑也越来越多,有些人不能以道义相砥砺,甚至有些人丢掉道义抑或不知道义为何物,他们或许会说,如今社会与古代相差很远,所谓“道义”是过去的一套,在当今社会早已不适应了。我想,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虽不能回到古代那种简单的生活中,但是我们是能思考的。古代的“道义”肯定与今世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必赋予道义新的含义。我想,这新的“道义”便是“真性情”。

“真性情”是说,抛开我们的身份、地位,抛开我们身上的包袱,回归我们的本心,展现真实的自我。就如,宁愿做真小人,而不愿做伪君子。即使自己确实在道德方面有什么过错,被称为“小人”,但我们不掩饰,毫无保留地展现真实的自己。这不是以耻为荣,而是一种真实,不做作。周敦颐《爱莲说》里有一言“出淤泥而不染”难道不就是在说,即使这个社会腐朽不堪,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便不会被世俗污染。我想,做到“真性情”便可追寻心灵之自由,进而追求精神的升华,达到一种身与心分离的境界,朋友间仅以心交。这样,虽然朋友间距离很远,但是心灵很近。即使因为世俗社会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是朋友。真心才能找到真朋友。

三、与友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

即使我们有了择友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应在“真性情”的基础上发展一些东西。

一为骨气。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去骨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不仅是在为人方面,择友亦应保持骨气。面对有些人的“笼络”,面对自己朋友的贿赂,又或者面对朋友刻意的戴高帽,面对朋友的“拉我们下水”或者“鄙夷之情”,我们都应该保有那难得的骨气,不可因顾及所谓的“义气”而和他们同流合污。如若加入他们,则不仅会失去朋友间“道义砥砺”的原则,更会失去为人的基本原则。如古时晏子使楚,又或苏武牧羊,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有骨气的士人的代表。

二为信。如《德商学问》第八章第三节中言道:“相交以信,以诚相待是高尚友谊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品格。孔子说朋友信之,孟子说朋友有信,朋友之交乃是道义之交,信义之交,信和义是不可分的,背信是弃义的一种表现,而忠实于友谊就必须忠信不渝,对朋友重就诺、讲信用。这是发自内心的对友谊的坚贞。他首先表现为排除杂念信守承诺。其次,还表现为能够排除多种干扰,诸如客观的困难,对利害的考虑,乃至生命安危等,信道而行,行而必果……对朋友重诺,讲信用,之后才可以交心,进‘密室长谈。违背诺言不用多,一背诺就可以让朋友对你的信任度降为零。守信用自然难。”

三为尊。朋友间相处要懂得相互尊重。平等相交是交友的重要原则,为实现平等相交,就必须相互尊重。在朋友交往中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不能因自己地位的变化而疏远、冷淡先前的贫贱之交。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贫贱之交不可忘”。只有朋友间相互尊重,友谊才能长久。

四为礼让。礼让是中国道德的良好传统,是人与人相处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礼让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旨在“徳以叙位,礼以定伦”,“和为贵”,主要是要求人们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有恭敬谦让的精神和行为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就包含着这一规范所强调的面貌、有礼、礼貌、礼节在内。人们在生活中会有许多冲突,如果大家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互相谦让谅解一些,那么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论语·季氏篇.

[2]苏廷林,王通讯.人才资源学导论(第七章第三节《成才过程中其他行为的选择》).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

[3]王志强.德商学问.第八章第一节.君子先择而后交.第三节.与朋友交而不可信乎.第十章第四节.再让三尺又何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1.

猜你喜欢
標准真性情重要性
跟真性情的人在一起
跟真性情的人在一起
“0”的重要性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三国”朋友圈演绎真性情
跟踪导练(一)
跟踪导练(一)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