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方向分析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2014-08-27 01:29:00贾贝
2014年20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

作者简介:贾贝(1994.06-),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在读本科,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利益,因为婚姻嫁娶,老人离世,户口迁离等人口变化情况频繁产生,使得大多数村子都是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土地调整,从很多村庄的具体实践来看,每次土地调整都会出现各种土地纠纷事件,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方向分析这些土地纠纷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纠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生理的需求。农民种地不仅是一种赚钱、积累经济资本的途径,也是填饱肚子的途径。十年之前,几乎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粮囤,农民收割之后粮食都是自己存着,等到第二年丰收的时候才卖掉上一年的粮食,这样即使饥荒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民们种地方法的科学化,粮食亩产量越来越高,但是,只有个别农户会把粮食一直囤在家里,大部分农户都是留些够全家人吃的口粮,其余的大部分粮食都卖掉,卖得的钱可以用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种田可以满足农民们的生理需求。

安全的需求现在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增发种粮补贴,出台了系列惠农、优农政策,使得种地有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妇女和老人在家照看土地,等到收获播种的农忙季节,年轻人再返乡务农,这样做到打工务农两不耽误。就算在外边闯的头破血流,回家还有土地这一保障,农民们在外打工时心里边也是踏实的,有安全感的。

归属与爱的需求。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农民都是出于劣势地位,都是从吃不饱床不暖的贫穷时刻走过来,特别是从建国之前,土地是由地主拥有的,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只靠给地主家做工赚取一些粮食或收入,基本上不能达到自给自足,所以好多家庭都有成员饿死的现象,因此,历史遗留因素使得农民对土地的情感特别强烈,认为土地是维系一个家的最稳固的保障。而且年轻人在外打工,大多是没有能力在打工的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的,所以他们的家人都是在村子里守着那一亩三分田的,土地使留守在村子里的家人能够保证自己的吃穿用,外出务工者的额外收入则能更好的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每年春节,由于农民工返乡引起的交通堵塞问题能很好的反映出农民们对家的渴望。土地是维系一个农民家庭最重要也是最稳固的因素。

尊重的需求。农民们从贫穷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在最基本的生理与安全的需求满足之后,追求的便是尊重的需求。特别是他人的尊重,尤为重要。农民们最大的心愿是子女们能够有出息,能给自己争光。通过笔者实地访问,该村几乎所有老人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都是希望子女们能够做出成绩,给自己家族带来荣耀,以获取同村人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大多数农民爱面子,村干部抓住农民的这一心理,在遇到某些土地纠纷时,有时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调解。村干部们自带烟酒,去那些不满意分地的农户家里吃饭,这样可以满足农民们的虚荣心,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二、新乡市封丘县张庄村的实际分地情况

分地种类。该村涉及土地流转的土地种类主要分为农用耕地和宅基地两大类。其中宅基地是指未开辟的村头荒,分配依据是每家有一个男丁就有一份桩,计划生育外的孩子想分桩的话要交钱。

分地相隔年限及调整方式。不同于政策要求的30年一动地,该村实行的是五年一小动,十年一大动。该村一共1000多户人,分为四组,其中一个回民组,该村每组的土地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占该村所有土地的四分之一,但是随着之后人员的发展,有些组人丁兴旺,组员数量差别很大,如回民组目前有150多户人,而二组有210多户,但是,即使是人口差异悬殊,各个组所拥有的土地数量仍是不变的,是依照老祖宗的数量流传下来的。首先,五年一小动指的是局部土地的变动。是指在机动地上的变动,机动地是每个组选定的形状规则、易于分割、面积较大、地质情况相差不大的土地,五年小动是指其余土地不变,只在这一块土地上进行的局部的重新划分。其次,十年一大动指的是组内所有土地全部重新划分。

具体分地流程。不管是五年一小动还是十年一大动,上级干部都要根据4+2工作法开展分地的具体工作。4+2工作法是指四项会议:党支部会议、村联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两公开是指:公开人口统计结果,统计截止日期,一类地、二类地的悬殊性等,公开实质结果。公开截止日期的作用:比如截止日期是8月30号,在8月30号之后出生的孩子是没有地的,而8月30号之后才去世的人仍会保留其土地。其中,群众代表的产生是由组内成员民主选举产生,得票最高者即为代表,每30人选出1位代表。各项会议开展的同时,商议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各种问题都解决之后,开始丈量土地,进行划分。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首先,在外做生意成功的人或者因为工作原因,家人都不在村子里住了,所以不愿意保留耕地。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便是,在达到双方都同意的统一意愿的情况下,这些人可以拒绝保留耕地。或者,按照其本人意愿将耕地分给其指定人选。其次,因婚姻嫁娶、生老病死、户口迁移导致的人口变化,一律按照截止日期时的人口数量进行分配。该村分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召开会议时,人员无法到齐。特别是群众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一般比较仓促,一般沿用老代表,而且代表人数众多,人员聚齐是难题。

分地时因个人私心,人员减少的家庭不愿意再分地。

组与组之见田地丈量上出现的问题。

外地入赘或嫁入本村人员是否分给他们土地。

三、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方面具体分析农村土地纠纷

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莫言说,“尽管我生活在北京,是北京人,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我完全认为我还是一个农民,永远依恋土地。”[ :莫言小说中土地、农民、母亲情感的统一性。]土地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是农民精神的重要寄托,农民真诚地爱着土地。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根基。由此可见,土地与农民的感情很是深厚。

社会现状对土地地位的影响。如今的社会,大学生、研究生都面临着工作难找的困境,更何况是农民,他们想找到一份和土地不想干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而且现在物价都在涨,特别是房价疯长,使得农民想在城市里面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所以,土地可以作为农民的最后一份生存保障,而且自己的居住之地也可以在农村得到保障。

四、总结

农民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状况和需求同样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越是低级的需求,想要满足的欲望越强烈。所以对于那些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会越高。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方向分析农民的需求及心理,可以反映出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各种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东亮.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再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1,(1).

[2] 唐致明.鲁霞.浅析当前农村土地纠纷类型、成因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学.2010年第21卷第04期.

[3] 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4] 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演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2)

[5] 迟福林(主编).《中国农民的期盼——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M],外文出版社,1999年.

[6] 朱东亮.农民眼中的土地延包“30年不变”——基于信访材料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2).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
河北省土地流转与农业保险分析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10:30
房价暴涨背后的逻辑
农村土地适度流转下现代农场管理模式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19:51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2:33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