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印花税

2014-08-26 10:41马文瑞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印花税民国

马文瑞

摘要:印花税是晚清时期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一个税种,在财政困绌、赔款筹措的洋务新政等因素的促动下,贱货付诸实施,也因民间反对,成效未具。在民国时期正

式开征,但由于印花税积弊种种,民间反对甚烈,印花税不得不日渐式微,成效不大。

关键词:印花税;度支部;民国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纵观中外税史,任何一个税种的出现,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的需要,印花税的产生也是如此。印花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公元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当时执掌政权的通知之

为了解决财政需要,提出用增加税收的办法,印花税应运而生。由于印花税“取微用宏”,简便易行,欧美各国竞相效仿。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税种,一时甚为流行。

“印花税是国家对商事行为,产权转移或社会关系确认所书立或使用的凭证进行征收的税种,基本做法是在有关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故有其名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了解一下清末明初的印花税。

一、开征背景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极其穷困,为解决财政困难,1896年,御史陈壁尚书奏清仿效西方征收印花税,1899年,出使大臣伍廷芳有奏请实施,经总理衙门陈奏,清政府才命驻外各国使臣搜集所在国的

印花税章程、税则等有关材料,准备实行。但有时当时官民对此皆无所知,加上一些政府要员多持异议,故此没有什么结果。

1907年,开征印花税的议意又起,清政府度支部还制定了印花税则15条、办法章程12条,详细规定了各种契约、账本、字句、票据等的应税标准,同时还设计了印花税的图案、颜色,规定了印花税的征

收机关、发售方法,经清廷批准,通令全国,准备试行。1908年5月,度支部与直隶总督协商同意,自当年8月起现在直隶试办,可是到了8月,又因印花税票没有印制完毕,加之天津商务会的反对,此计

划又一次落空。清政府决定于1909年在全国统一实施,然而又因为各地督抚的反对,开征印花税的计划最终胎死腹中,因清政府的倒台而未能实现。1912年,北洋政府在已有的基础上,正式开征印花税

,并颁布了印花税法。

二、印花税的性质及功能

作为一个新的税种,印花税与同行的厘金、商业税等并不相同,清末商民一般将他与过去例行的税种相提并论,并不熟悉印花税与其他税种运作上的区别,一般人的观念中,印花税无非是在原来苛捐杂

税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项目,误解的成分相当大。针对这一认识,1907年12月度支部在想清廷具奏的印花税办法时,特意对印花税的性质解释说,“伏查印花税法创自荷兰,东西各国相继效仿

,章程互有异同。大致略分为两类:一则为民国财产货物权利转移之证据,贴用印花以为确证;一则于民间硬性纳税之物,贴用印花以代缴纳现款。第一类概准民间自行贴用,故无骚扰之弊;第二类则

因事不同,各设专律,要不外乎求便利而杜中饱。此各国同行印花税之成法也②。”这一解释比较到位,将作为“行为税”的印花税与流通税的厘金、商品营业税等区别开来。

作为一种行为税,印花税实行的覆盖面相当广泛。该税的重要特征是税负较轻,但交易量极为频繁,运作空间十分广泛。美国的哥尔柏(Kelebe)描述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

的鹅叫”,印花税就是具有“听最少鹅叫”的税种③。度支部也就是看中了印花税这种“上裕国课,下顺舆情”的特点,将该税定在民众乐于承受的范围内。

随着晚清朝政的演变,朝臣疆吏将印花税富裕了四种功能:1901年前后清廷筹措庚子赔款,此税作为重要的开源措施提出,承担赔款功用;1902年中英加税裁厘的谈判期间,为筹补厘金裁撤后的税源空

缺,一度对印花税给予极大期望,此谓裁厘加税抵部功能;1903年后清廷在袁世凯的促动下,加意筹款练兵,该税又被提及,且进入具体的筹备实施阶段,该税被赋予筹措兵饷功能;1907年以后则是鸦

片税厘抵补功能,四种功能均关度支大项。

民国以来,印花税原为中央专款,后作为国家税单列出来,由印花税处负责管理,本期以裕国课,但从1919年以后,财政日趋混乱,印花税也日趋混乱,印花税票反成了各地军阀敛财的工具,私印滥发

税票,以票做抵借款等事情层出不穷。

三、推行波折

清末时期,印花税的推行颇不顺利。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将印花税的实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印花税则颁布之1908年直隶省试行受挫,这是印花税的实行阶段,试行结果以直隶省商

民奋起反对而告终;第二个阶段从1909年6月清廷敕令各省领取印花税票至1911年清王朝覆灭,这是度支部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行印花税阶段,推行的过程非常曲折,印花税受到各到各省广泛的抵制,实

施的结果收效甚微。

民国时期,印花税于1913年3月在北京正式开征,当年收入只有57561元。1914年各省相继开征,税收增至47万余元。1915年开始进行整顿,同时调低起征点,增加人事凭证贴花规定,加上当时政局比较

稳定,各省尚能努力推行,当年收入增至364万余元,为财政成绩最佳之时期,比上年增加了8倍。1916年印花税预算到567万余元,因袁世凯称帝,政局混乱,当年印花税收解财政的仅204万元。此后,

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印花税收入基本徘徊于年收入200至280余万之间。从预算数字看,“全国印花税之收入,逐年增加,已可证明,苛能竭力整顿,实为中央最有希望之财源。④”

但由于各省截留,实解中央者并不多。并且随着军阀势力的此消彼长,中央政府权力更迭,作为国家税的印花税也因政局动荡也失去了其税收的含义,税收收入逐渐减少,税票的发行量却逐渐增多,印

花税票成了各个机关、各路军阀的借款工具,借此来搜刮民脂民膏,引起人们强烈反抗。

四、反思

印花税是个小税种,税率不高。那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这样的小税种会激起商民们的强烈反对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时商民们的税收负担已经很重,并且苛捐杂税繁多。

其次,引进西方近代税制,自必考虑本国国情,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当时,城乡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从事工商业者多沿袭传统交易习惯,讲求信用,以诚信为本。因此许多商事活动都不习惯每事须凭

文书凭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工商业者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书立凭证,没有凭证就不纳印花税,这就是印花税的收数不旺,与原设想相去甚远。“今以印花税之故,必令物物皆有发票,其本无发

票者指为漏税,或即科罚,或代出发票,种种作为,皆由不谙商习,不达民情所致。⑤”这就导致了各地就便行事,认购、摊之风遂于印花税中兴起。

再次,印花税本身也具有一些问题。印花税主要问题是:通商各口岸外商缴纳印花税,尚未全面实行,商民尚未养成贴花的习惯,偷漏税现象严重;检查不普及;县和乡镇几无人检查,已惊醒检查的亦

弊端百出;地方机关协助不力,财政部虽严切督催,亦形成一纸空文;印花税票滥印、滥发、滥抵押现象严重,旧票私运私销,贱价冲销,愈来愈普遍。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关于印花税实施一事,双方均应实力奉行,但时势波诡云,上下矛盾已因中央推行财政集团而日趋激化,再加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印花税政绝难峰回路转。所以,清末民初时

期印花税的实施,成效不大,亦是历史的必然。

注解及参考文献:

①李玉《晚清印花税创行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二期

②《度支部为遵旨研究印花税办法并酌拟税则章程事奏折》载《历史档案》1999年第四期

③吴家俊 《印花税起源趣谈》、《涉外事务》1998第九期

④杨汝梅《民国财政论》商务印书馆 1927年版第39页

⑤《补录关于印花税之禀稿》、《申报》1916年1月14日

猜你喜欢
印花税民国
爱国
中国通过印花税法
母鸡
镜花缘(10)
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两点建议
下调印花税不足以支撑股市走强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清代何时开征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