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二十岁,似乎是一个不起眼的年龄段,古往今来,没有太多的人去评述。但身在这个尴尬年龄的我们,内心充满着彷徨、对未知未来的忧虑,另一面,却又享受着花样年华的灿烂阳光、透支着青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二十岁的年纪,同时也被贴着一个美好的标签:大学生。无论明媚的晴天还是阴沉的雨天,阶梯大教室中,黑压压一片人望着PPT的投影幕,听着枯燥的专业课程。熟悉的文字,却描述着陌生的理论,青春的岁月,依旧在学海荡舟。这样有序的生活,有时忙碌得难以喘息,但依旧掩不住快到毕业的学生们内心的紧张不安。就算进了国内顶级的名校,也最多是通知书录取的那一瞬欢愉,因为进校后的竞争总让你停不下前进的步伐。越是优秀的大学里,学霸成山,高中拼命读书的氛围并没有散去,反而愈演愈烈。因为优秀的孩子们习惯着享受“优秀”的标签与其带来的光环,他们惧怕被人海淹没。在他们的眼中,大学不再是可以更多犯错实践的乐园,而是力争上游的战场。于是,有这样一批光环四射的人,却活得很累,生怕走错了一步,因为害怕落后,害怕不再优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二十岁的年纪,他们分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感受着不同的天气,却流淌着同样炎黄之孙的血液,怀着大同小异的情感。或许国外的天空要湛蓝很多,没有雾霾带来的污尘,阳光灿烂的白天走在异国他乡感受着不一样的文化,时不时响起的音乐声和回头瞥见舞动的人儿能轻易惊起你的笑靥。但是,都说月亮是中国人孤独的倾听者。每当夜晚袭来,银白月光虽洒不进图书馆幽深的自习室,但看书劳累的揉眼片刻,想起这灯光就如那渴睡人的眼,再念起远在故乡的父母,内心的寂寞不由得生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二十岁的年纪,但他们却不再依靠父母,而是独立在“大人”的世界中摸爬滚打。感谢国家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很多的我们至少都有了小学和初中这段曼妙的读书时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有一段不承担太多责任的日子。但是,当初中毕业,总有一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要不不再读书,要不直接去专业技术学校进修。所以,二十岁的他们可能早已进入社会工作好几年,莫名地形成了纠结的他们。一方面,他们很年轻享受着青春的美好;另一方面,他们受着前辈们的“压迫”,也因为学历低和经验不足被“低工资”打发着。于是,他们当中有大城市梦想的人,在梦想之都蜗居着生存。
但,青春,总是美好的。假如将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日的太阳,其中八十岁是终点,那二十岁仅仅只是早上六点钟的朝阳,似乎都还未完全升起,新的一天都还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尽管不同二十岁的人生有着不一样的焦虑和担忧,我们都还年轻,我们都还有机会去重新泼墨描绘自己的灿烂精彩。所以,每当大学生被学业压力弄得快喘不过气时,看看身边更努力的人,想想执着努力后自己能成为的那个人,就会笑一笑,埋头苦读。所以,每当大洋彼岸离家千山万水求学的留学生被孤独和压力笼罩时,看看父母的照片回忆他们的爱与关怀,想想梦想的未来,就会咬咬牙,继续追梦。所以,每当已身处社会工作的小青年被老板批评被前辈嘲笑时,闭眼冥想内心深处的那些爱的人们,渐渐泪水也就流不下来,转而甜甜地笑了。
青春,总是疼痛着成长。二十岁的我们尴尬地前进,带着压力,却也盛着爱迎着美好。
【郑瑜靓,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