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红力++孙波++陈秋雯
摘 要 目的:分析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2年患者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统计和观察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比。结果:10年间外科患者大幅度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年下降,脑梗死上升到第一位,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逐年减少,老年性痴呆患者增多。住院人数减少,床位周转率下降。结论:卫生体制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了住院病种的变化。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 住院病种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4-02
本文通过抽取2003年、2008年和2012三个年间住院患者的病种例数,分析住院病种的变化,为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原张江镇卫生院2003年,现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和2012年病房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
统计方法
分别对三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病种(以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列表统计构成比。
结果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列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前8位疾病的种类名称,其余归在“其他”种类中,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讨论
机构的转制
2003年我中心为原张江镇卫生院,职能以医疗为主,有内、外科两处病房,实际开放病床65张。2006年3月改建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原内、外科病房改建为全科病房[1],实际开放病床45张。
转制中,原镇卫生院外科病房2名住院医师进入全科病房,其余医生被分流。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经短期培训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大部分轮流进入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工作。护士由总护士长统一调配。
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的排列,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年间的住院病种存在以下六大变化:①在2003年以医疗为主的镇卫生院阶段,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2012年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阶段,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大减,只能列入“其他”类。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03年和2008年排在住院病种的首位,构成比为20.47%和25.34%,2012年构成比下降为19.77%,排列降为第二位。③脑梗死住院病种,从2003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构成比由3.51%升到39.26%,增加了11倍以上。④2003-2008年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排在住院病种的3~5位。2012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增加明显,已跃居第五位取代高血压。⑤临床发现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住院逐年减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2012年老年性痴呆已进入住院病种的第七位,并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⑥住院数量减少,床位使用率下降。
住院病种变化的原因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术项目,规定不能临床用血,这样使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了手术室。对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检查项目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使用都有规定,客观上限制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原先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住院或医治的急性重症病人都转向二、三级医院,导致住院病种的变化[2]。同时上海市制定了经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3],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使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进行“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4]。这些大大影响了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原张江镇卫生院住院病种的改变。
样本的选择
探讨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抽样应该选择最初的状况和最后的状况,以及中间有代表性的状况。作者选取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住院病种作为统计样本,恰如其分代表这三种状况。本文的第三作者陈秋雯,曾对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特点作过讨论[5],并发表了研究文章,也是本文将2008年作为中间状态样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0年间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张江镇卫生院转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一历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临终关怀住院病人增多。住院病种的变化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工作,提出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少虹, 韩建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9(5): 334-335.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上海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9): 2 247-2 249.
陆勇, 冯学山. 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435-437.
高艳杰, 王裕明, 刘彩云.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5): 2 876-2 878.
陈秋雯, 周建新, 赵炜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2): 209-210.
(收稿日期:2014-02-19)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2年患者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统计和观察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比。结果:10年间外科患者大幅度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年下降,脑梗死上升到第一位,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逐年减少,老年性痴呆患者增多。住院人数减少,床位周转率下降。结论:卫生体制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了住院病种的变化。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 住院病种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4-02
本文通过抽取2003年、2008年和2012三个年间住院患者的病种例数,分析住院病种的变化,为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原张江镇卫生院2003年,现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和2012年病房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
统计方法
分别对三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病种(以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列表统计构成比。
结果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列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前8位疾病的种类名称,其余归在“其他”种类中,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讨论
机构的转制
2003年我中心为原张江镇卫生院,职能以医疗为主,有内、外科两处病房,实际开放病床65张。2006年3月改建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原内、外科病房改建为全科病房[1],实际开放病床45张。
转制中,原镇卫生院外科病房2名住院医师进入全科病房,其余医生被分流。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经短期培训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大部分轮流进入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工作。护士由总护士长统一调配。
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的排列,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年间的住院病种存在以下六大变化:①在2003年以医疗为主的镇卫生院阶段,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2012年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阶段,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大减,只能列入“其他”类。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03年和2008年排在住院病种的首位,构成比为20.47%和25.34%,2012年构成比下降为19.77%,排列降为第二位。③脑梗死住院病种,从2003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构成比由3.51%升到39.26%,增加了11倍以上。④2003-2008年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排在住院病种的3~5位。2012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增加明显,已跃居第五位取代高血压。⑤临床发现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住院逐年减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2012年老年性痴呆已进入住院病种的第七位,并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⑥住院数量减少,床位使用率下降。
住院病种变化的原因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术项目,规定不能临床用血,这样使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了手术室。对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检查项目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使用都有规定,客观上限制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原先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住院或医治的急性重症病人都转向二、三级医院,导致住院病种的变化[2]。同时上海市制定了经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3],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使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进行“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4]。这些大大影响了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原张江镇卫生院住院病种的改变。
样本的选择
探讨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抽样应该选择最初的状况和最后的状况,以及中间有代表性的状况。作者选取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住院病种作为统计样本,恰如其分代表这三种状况。本文的第三作者陈秋雯,曾对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特点作过讨论[5],并发表了研究文章,也是本文将2008年作为中间状态样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0年间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张江镇卫生院转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一历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临终关怀住院病人增多。住院病种的变化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工作,提出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少虹, 韩建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9(5): 334-335.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上海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9): 2 247-2 249.
陆勇, 冯学山. 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435-437.
高艳杰, 王裕明, 刘彩云.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5): 2 876-2 878.
陈秋雯, 周建新, 赵炜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2): 209-210.
(收稿日期:2014-02-19)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2008年和2012年患者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统计和观察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比。结果:10年间外科患者大幅度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年下降,脑梗死上升到第一位,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逐年减少,老年性痴呆患者增多。住院人数减少,床位周转率下降。结论:卫生体制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了住院病种的变化。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 住院病种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4-02
本文通过抽取2003年、2008年和2012三个年间住院患者的病种例数,分析住院病种的变化,为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原张江镇卫生院2003年,现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和2012年病房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
统计方法
分别对三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病种(以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列表统计构成比。
结果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列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前8位疾病的种类名称,其余归在“其他”种类中,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讨论
机构的转制
2003年我中心为原张江镇卫生院,职能以医疗为主,有内、外科两处病房,实际开放病床65张。2006年3月改建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原内、外科病房改建为全科病房[1],实际开放病床45张。
转制中,原镇卫生院外科病房2名住院医师进入全科病房,其余医生被分流。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经短期培训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大部分轮流进入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工作。护士由总护士长统一调配。
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的排列,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年间的住院病种存在以下六大变化:①在2003年以医疗为主的镇卫生院阶段,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2012年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阶段,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大减,只能列入“其他”类。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03年和2008年排在住院病种的首位,构成比为20.47%和25.34%,2012年构成比下降为19.77%,排列降为第二位。③脑梗死住院病种,从2003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构成比由3.51%升到39.26%,增加了11倍以上。④2003-2008年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排在住院病种的3~5位。2012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增加明显,已跃居第五位取代高血压。⑤临床发现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住院逐年减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2012年老年性痴呆已进入住院病种的第七位,并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⑥住院数量减少,床位使用率下降。
住院病种变化的原因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术项目,规定不能临床用血,这样使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了手术室。对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检查项目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使用都有规定,客观上限制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原先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住院或医治的急性重症病人都转向二、三级医院,导致住院病种的变化[2]。同时上海市制定了经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3],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使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进行“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4]。这些大大影响了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原张江镇卫生院住院病种的改变。
样本的选择
探讨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抽样应该选择最初的状况和最后的状况,以及中间有代表性的状况。作者选取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住院病种作为统计样本,恰如其分代表这三种状况。本文的第三作者陈秋雯,曾对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特点作过讨论[5],并发表了研究文章,也是本文将2008年作为中间状态样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0年间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张江镇卫生院转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一历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临终关怀住院病人增多。住院病种的变化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工作,提出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少虹, 韩建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9(5): 334-335.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上海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9): 2 247-2 249.
陆勇, 冯学山. 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435-437.
高艳杰, 王裕明, 刘彩云.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5): 2 876-2 878.
陈秋雯, 周建新, 赵炜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2): 209-210.
(收稿日期:2014-0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