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真情的缺失及对策

2014-08-26 00:16周惠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缺失真情初中生

周惠娟

内容摘要:中学生本是青春勃发,充满激情,感情丰富的,可写出的作文却是枯燥单调、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居多。本文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且指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真情 缺失 对策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谋篇布局、言辞文笔,更应具有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中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本文就中学生作文真情缺失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学生作文真情缺失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少,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所谓真情实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真实感受,根本的经验就是体验和感悟生活。可是现在的学生每天除了家就是学校,两点一线,很少参与实践活动。缺少了活动就缺少了观察,就缺少了亲身体验。因此,学生没有走出封闭的课堂,没有走向广阔的社会,没有体验生活的滋味,情感的闸门又岂会打开?创作时又岂会妙笔生花、情到笔至?

2.受某些范文或例文的影响,使学生的作文模式化

由于缺少实践,学生就感觉没啥可写;有的对自已没信心,认为别人的一定比自已好;有的则因为偷懒……加之某些老师过多地给作文定框定调,于是套用模式、仿照一些范文例文的形式或思想内容的情况就出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束缚了学生作文的创新,抑制了学生情感的产生和表达,从而制约了个性作文的诞生。

3.教师在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中出现误区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在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下大功夫,指导学生怎么构思开头和结尾,怎么安排跌宕起伏的情节,怎么巧用表现方法等。这些固然是需要的,但是对一篇文章立意的要求却是不可忽视的。很多老师不是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来立意创作和酝酿作文内容,而是流于形式或空洞地分析作文材料和作文题目。这往往导致学生的作文缺少生活气息,缺乏人情味。评讲作文时,一些老师也往往侧重于评好作文,少剖析病文,加上用成人的眼光来理解它,这样就严重扼杀了学生鲜活的文采和细腻的情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二、创作真情实感作文的对策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想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就要时时给他们的生活加点色彩,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首先要解决“兴趣”与“素材”两大基本问题。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写”转为“我要写”,乐于去表达,真正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满足与愉快。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学中玩、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玩,不仅可以放松心情,劳逸结合,而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平时可以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把玩的心情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倒上满满的一碗凉水,说:“今天我们来搞一次活动,看谁能端着水绕凳子和老师走一圈而滴水不洒,如洒一点,中途告退,活动完结束后,想想你有哪些感悟?”大部分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也有个别同学满怀信心,沉着冷静,仔细走好每一步,仿佛端的不是水,而是自己的生命。当圆满走上一圈后,学生脸上竟渗出了汗水。面对这种情景,同学们感悟很多: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一碗水端平,秉公办事”……学生在嬉笑玩闹中,兴致很高,由于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创作的激情高涨,笔下的作文自然也言之有物了。

2.创设情境,抓住契机,引发写作激情

情感是教不会的,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带动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写作激情。

例如在一次写《游春》的作文时,在动笔前,我先唤起他们的生活回忆,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对春的追慕向往之中。“暮春三月。烟雨迷蒙,绿树红花,草长鸢飞。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也经历了许多阳春三月,请同学们闭上眼,想一想……”当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愉悦美丽的情境氛围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陶醉于春光之中,此时再让学生写《游春》,自然是情意并茂了。

教师除了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去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音像图片等教学设备,去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自然会文思泉涌,落笔成章!

3.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作文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所以,除了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之外,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我能行”、“我很棒”,从而不再害怕写作文。在平时的习作中,教师要注重抓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适时适当地进行表扬鼓励。利用“宣传栏”进行“优秀习作展”,每月评出“优秀创作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分层评选优秀习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写作热情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二)用“心”感受生活,挖掘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流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作文要言之有物,就必须要有丰厚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细心观察事物,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的活水源头。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要学会观察。”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观察自然和社会,使学生养成对身边事物和现象多看多问多想的好习惯,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会分析,真正了解所接触的人和事。观察不仅是“看”,应是“六官齐放”,眼、耳、鼻、口、手、脑都动。教育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把看到、听到、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随时整理收集的素材,厚积薄发,自然会文思泉涌。当学生成了“有心人”,学会了多方位去捕捉、体察、鉴别身边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岂会在写作时害怕笔下无物,无情可露?

2.引导学生勤于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多读书可以间接地了解社会生活,学习写作技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是“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每天安排充足的时间读读童话、诗歌、小说、散文……摘抄点好词佳句,加点评论,在阅读积累中把他人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写随笔的方式积累素材,每周写一篇,不作字数、内容上的限制,可随意写作,降低作文的门槛。这样学生自然会乐意、并随时记录自己源于心灵的点点火花,个性鲜明的作文自会层出不穷。

3.鼓励学生亲自实践。

学生适当地参加社会实践,是获得写作材料,丰富写作内容的又一途径。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运动会、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参观社区建设;鼓励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关心孤寡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得到充实的体验和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新鲜的材料,有了真切的体悟,就很容易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了。

言为心声,文贵有情,只要我们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作文将真正成为他们抒写心灵的园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缺失真情初中生
风雨真情
真情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