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同时了解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来凸显人物品质特点的写作方法。
2.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了解环境、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景物描写片段。
二、 教学流程
【教学板块一】
1.复习回顾:课文写了王冕从七岁到十七八岁这段少年时期发生的故事。作者选取了这四个年龄段所发生的哪些重要事件,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后小结:教师用一条时间线把整个故事情节串了起来)
2.总结梳理。教师把课前学生提出的认为重要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概括后出示:(1)少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2)王冕说在学堂里“闷得慌”,是不是他不想上学了?(3)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那么好?(4)课文为什么要写王冕家境贫寒?
3.过渡:其中第一个问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一定有了初步的认识,请说一说。(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后面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课前了解学情,摸清他们想知道什么,理解的难点是什么,以此为教学起点,结合学段要求和文本重点,确定本课的目标和任务。本文是叙事性文本,从原著来看是小说,所以在这一板块复习回顾环节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串联起来就是文本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文本就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也明白了此文是以时间为线索“一线串珠”的。
【教学板块二】
1.自学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2。(1)默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描写,谁能从人物的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板书:语言——内心)(2)讨论交流:①谁读懂了母亲的内心?(出示母亲的话,指导读)②谁读懂了王冕的内心?(出示王冕的话)他是真的不想上学了吗?(抓住矛盾点“闷得慌”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说明王冕喜欢读书,想上学。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关注这样几个连接词:“不如”“可以”“还能”。请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导读好王冕的话)(3)分角色练读对话。(4)小结:抓住人物的语言揣摩他的内心,就能对这个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解决问题3。(1)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说说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那么好。(2)交流原因。(雨后荷花非常美,激起了王冕学画荷花的欲望;有决心、有信心;省吃俭用,废寝忘食……)(3)教师参与质疑:按理说,要想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应该把他这三个月怎样刻苦练习的写出来。可作者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把雨后的景物、雨后的荷花写得非常具体。作者用意何在呢?(4)出示“雨后景色”: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①自读欣赏:这番景色怎么样,能用词语形容吗?②作者是怎么写得这么美的,你能发现他的写作秘诀吗?③配乐美读、背诵。(5)补充资料,领悟人物品格:长大后的王冕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出示:王冕清高孤傲,不图功名,不慕富贵)了解了这些,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描写雨后的荷花了吗?看来,读小说还真不能忽略景物描写。你看,这雨后的荷花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原因,也是王冕人生的转折,更是王冕人格的写照。(板书:景物——人物)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选择了学生提的两个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两个问题恰好切中了文本的重点部分,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充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选择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聚焦,课堂结构更为简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单单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言语能力的获得。指导读王冕和母亲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则重点品悟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板块三】
1.布置读写结合任务。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七泖湖边是一番怎样的春光,你能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后指名读,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要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理解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应有之义,学习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则是更重要、更直接的运用,所以在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运用大量四字词语把“雨后荷花”写得很美之后,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七泖湖的明媚春光,起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教学板块四】
拓展延伸。(出示《儒林外史》)王冕是《儒林外史》第一回中的主人公。这是一部讽刺小说,书中揭露了儒林的种种丑态,但在批判他们之前,作者先树立了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在吴敬梓心中,王冕是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是名流之士,所以把他作为《儒林外史》的开篇第一人。文中写了少年王冕、长大后的王冕是怎样的呢,课外请同学们走进《儒林外史》。
【设计意图】名著选编课文的学习,要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和兴趣,把他们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扩大阅读视野。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msdh@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