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体”等二十七则

2014-08-26 01:14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2期

【网络热词】

马上体

马年来临,网友纷纷期盼新年能鸿运当头,“马上体”祝福蹿红网络。比如,在“马”上放一沓钱,是“马上有钱”;在“马”上搁一座房子模型,是“马上有房”;在“马”上放一对大象,是“马上有对象”……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网友们新年许下的各种“马上有”的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焦虑不安的心态以及人们内心的渴望和期待,“现实中,人们面临着房子、对象等问题,这种大胆表达愿望的方式,是网友对新一年的期待,立下一个目标,然后去努力奋斗”。

吉格勒效应

有的人能力强、机遇好,但没有梦想,于是常错失良机,碌碌无为。有的人自身条件不突出、机遇也欠佳,可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目标,事业便不断做大做强,取得成就。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调查后发现,仅4%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20年后,这4%的学生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其他人的总和。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勒提出的“吉格勒效应”可解释这一现象:目标越远大,人生就越容易成功,因为这些人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在哪儿。此外,目标越远大,动力就越足,离成功也越近。

下班沉默症

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工作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似乎患上了“下班沉默症”。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在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不要谴责他们,其实“下班沉默症”是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蔓延到工作中,使人逐渐对工作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甚至有可能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症结。

人体光环效应

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播放过一个有趣的心理试验,他们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安排了三个“托”:一个心态乐观的中年男子,一个外表英俊但性格忧郁的帅小伙,一个有学识但古板的中年男子。前后有六个人进店,其中五位不约而同地坐到了乐观的中年男子桌旁,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坐到忧郁的帅小伙身边。人的心态就像一个“光环”,能反映其内心的情感、价值观、生活态度及道德修养,并能在无形中感染他人。人体光环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对素未谋面的人产生莫名其妙的好感或厌恶感。

【专家观点】

农村本科毕业生缘何就业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2月2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农村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率(69.5%)与城市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率(87.7%)相差18.2个百分点。蓝皮书进一步指出,激烈的就业竞争衍生出一个副产品——“拼爹”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背景与学业成绩和能力对能否找到工作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能否进入体制内就业和能否获得较高月薪则有影响。对农村本科毕业生就业而言,不患难而患不公。此前,各大高校在招生时曾有意识地向农村倾斜,因为农村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如今,在就业中也应有向低处倾斜的意识。哪怕暂时无法改变农村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也要让他们看到向上的希望。 (摘自《法制日报》)

【舆情观察】

“建设性监督”形成舆论主流

2014年1月9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计生局向张艺谋夫妇寄发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张艺谋夫妇需缴纳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对此,国内一些主流媒体以“天价罚款”为话题发起舆论调查,超过16万网民表达了看法。其中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近四成网民认为该处罚过重,三成多网民则认为该处罚合适。

与此同时,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方向逐渐从“怎么罚”转向“怎么用”。有网友指出,张艺谋超生事件不能到罚款为止,社会抚养费上的利益纠葛也该在公开透明的监管中真正让公众安心、放心。可见,许多网民从过去的无序吐槽变为如今的耐心纠错与理性呼吁,网络舆论正逐渐转向一个理性而温和的表达层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理性的舆论监督正在逐渐推升政府行政阳光化,网络上“建设性监督”正成为舆论主流。 (综合)

【微型讲坛】

过年只剩下“吃”是一种退化

主讲人: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者钱文忠

家族文化在节日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春节。今年过年,晚辈除了要回家与长辈吃团圆饭、送长辈礼物礼金外,还要增加一项新内容,就是听长辈讲关于自己家族的姓氏故事。

中国传统年俗非常丰富,过年要挂祖辈的画像,儿孙磕头上供。家中长辈给孩子介绍这是几世祖,有哪些功德,有哪些美名,留下哪些教训,过完年再把这个画像好好地收藏起来。而现在,过年逐步抽离了文化的实质,只剩下一种“吃”文化,这是一种退化。除夕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假日,而是一个重大节日,所以大家不能把节日当假日过,要认认真真去对待。 (摘自《羊城晚报》)

【读家秘籍】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作者: 冀连梅

出版社:江苏科技出版社

推荐理由:(网友 店长K)小时候我经常感冒,一发烧就去医院,轻则打针,重则吊瓶,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这样的错误观念一直深植心中。这本书不仅扫清了我对抗生素的认识误区,更让我了解了正确的用药方式。

(网友 电老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有“额头冒冷汗”的感觉。我相信,在用药上存在各种认知错误的绝对不只我一个人,也绝对不是少数人。我是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庆幸自己看到得比较早,并默默地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有用药不当之处?

【科学饮食】

补脾胃喝萝卜鲫鱼汤

母亲上了年纪,体质是典型的少动型,怎样让她的脾胃转起来呢?我的办法很简单:炖萝卜鲫鱼汤。

准备两条鲜活的鲫鱼、一根白萝卜。先把鲫鱼用油煎一下(注意:不是炸,油不要多放),再放点葱姜,然后把鲫鱼放到锅里煮,煮的时间要保证一个小时以上,因为这道菜主要不是为了吃鲫鱼肉,而是取它的汤。等鱼快熟的时候,提前10分钟把萝卜放进去。

长期喝萝卜鲫鱼汤,对身体非常有好处。鱼类是滋阴的,《本草纲目》和一些药书也都认为唯有鲫鱼是补脾的,而萝卜又有顺气通畅的作用,所以,萝卜鲫鱼汤可以长期作为一种饮食用来补脾胃、滋肝肾。 (摘自《文摘报》)

【指点迷津】

高层9~11楼是浮尘层不靠谱

曾有传言,9到11层是楼房的浮尘层,这样的楼层不要买。但记者通过使用便携式空气粉尘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后发现,通风情况越好,污染程度越轻,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专家分析,空气中的颗粒物会随着气流垂直上下运动,一般来说,空气中的颗粒物会随着气流上升。这个垂直的运动也伴随着水平面上的扩散,城市的污染物就此慢慢扩散。大城市冬季经常出现“逆温”现象,高空的温度反而比近地面高,导致近地面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即便如此,空气流通层往往也有数百米至一千米的高度。普通的楼房不超过百米,就算“逆温”发生,所有的楼层空气受到雾霾污染的程度也差不多。

(摘自《齐鲁晚报》)

【智慧锦囊】

有趣也是实力

现在,对人最高规格的赞美不是你有钱有才,而是你有趣。有趣,正在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

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不是会讲一个段子那么简单。当然,如果能备几个经典的小笑话来“抢救”压抑的气氛,那也是必要的。真正的有趣常常是历经并过滤了人生的诸多不美好,呈现给自己与别人一个由内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幽默。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说在他接触的高端人群中,人们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这个人有趣,很有意思。”后来,他在耶鲁读书时注意到,这是一个在美国知识阶层很认同的标准说法。反过来,批评一个人最狠的话莫过于说“他是一个无趣的人”。

(摘自《广州日报》)

【最新发现】

研究发现每人核心朋友圈约5至8人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实现“好友”遍天下,但真正的密友屈指可数,而且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结交一个新朋友往往会冷落一个老朋友。研究结果刊载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

研究报告称,多数人大约有5至8名真正的知己好友,“尽管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比以往方便得多,但我们维系亲密情感的能力有限”。一是因为现代人用于人际交往、沟通的时间有限,二是因为维系亲密关系需要付出极大的认知和情感努力。

就个人的核心社交圈而言,圈内的人可能变来变去,但圈内的人数总是保持有限的那么几个,“结交一段新友谊,得付出‘放逐老朋友的代价”,基本保持“一进一出”。 (摘自《新民晚报》)

【微言大义】

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者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通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线。 ——学者刘瑜

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乔布斯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律师郝劲松

我们的教育没有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人格的人。过去人的角色是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拧。现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而这些培训教给孩子的都是术,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央视主持人赵普

【咬文嚼字】

“人浮于事”的由来

“人浮于事”现在是个贬义词,意思是机构重叠、人员过多、真正干事的人很少。不过,在古代,它是褒义词。

此语出自《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这段话是孔子说的,“食”指俸禄。“浮”是超过。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人人都像君子一样,宁愿推辞掉富贵,安贫乐道,那么天下就不会出什么乱子了。如果所得的俸禄超出自己的付出,那就类似于贪污;只有付出超出了该得的俸禄,才称得上廉洁。因此,君子宁肯少拿工资,使“人浮于食”。

由此可知,“人浮于事”最早应该写作“人浮于食”。大约到清代,人们已不理解这个词最初的含义了,加上古代“食”和“事”同音,于是望文生义改成了“人浮于事”。(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妙言妙语】

毛泽东最经典的十句话

最霸气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豪迈的一句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最魄力的一句话: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最强硬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讽喻的一句话:别了,司徒雷登!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最洒脱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最壮胆的一句话: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最惜时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摘自《新周报》)

【史海钩沉】

金额大写始于何时?

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郭桓重大贪污案”震惊朝野。郭桓曾担任户部侍郎。在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其作案的招数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窜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贪污的数量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等,而且案件牵涉面甚广。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各级官府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者应为朱元璋。

(摘自《家庭周报》)

【名人故事】

马寅初的民族气节

1910年,马寅初拿到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转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当时,中国国内政局风云变幻,政府逐渐缩减给留学生的预算。为了完成学业,马寅初开始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时间去餐馆洗盘子。一天,有个电影制片商来到餐馆,说马寅初如果去演个配角,可以拿到高于餐馆工资20倍的报酬。如果签订合约,可以预付一部分报酬。马寅初看完剧本后发现,这是一部丑化华人的电影,立刻严词拒绝。这一下,连带把餐馆老板也得罪了,他就此失业。马寅初后来又去码头当搬运工人,当家教,兼职翻译资料,以此赚取生活费用。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滴水藏海】

慢就是快

对高原反应,有人总结了三点:女人比男人容易适应,年长的比年轻的容易适应,体质较弱的比体质强的容易适应。但无论怎样,预防高原反应最重要的三点,第一是放慢,第二是放慢,第三还是放慢。在西藏,慢就是快。

(摘自《微观西藏》)

【图片趣闻】

爱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

看这张图,你就明白了!爱情像花儿一样会谢,但友情永远不会松手。

(摘自新浪博客)

【职场法则】

如何在职场中走最快的路?

一、盯准目标,保持行动与目标的高度一致性。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即使那个目标非常渺小。有了目标才会有计划,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适应职场中的规则。不要在意职场中的规则公平不公平,身在职场所能做的就是运用规则,快速上手,成为职场中的领先人,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一辈子。

三、制定一个工作行程标准,使你的工作纳入有效的流程之内。这样一来,做事就不会马马虎虎、乱七八糟的。

四、想一万遍不如做一遍。做事情不要只是想想,要有实际行动,即使经受挫败,也能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重头再来。 (摘自龙江网)

【社交礼仪】

自我介绍的几种形式

1.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有姓名一项即可。

2.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这种自我介绍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

3.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这种自我介绍大体应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4.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这种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5.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摘自《社交礼仪》)

【心理课堂】

六秒后再做决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来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任何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在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等,约六秒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认知处理。也就是说,冲动是原始人的行为,深思熟虑才是文明人应该做的。原始与文明、冲动与理智之间只隔着六秒钟。因此,当遇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想发脾气或动手时,一定要控制住冲动,深呼吸六秒后再选择应对之策,这样可以得到更加理智和正确的决策。

每一句话都经过思考之后再说,每一个行为都仔细权衡后再做,就会减少失误、后悔,也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赖。 (摘自《江苏科技报》)

【环球采风】

顾客讲礼貌,消费能打折

据英国《卫报》报道,法国港口城市尼斯有家咖啡馆经营有道——由于聪明地提醒顾客要讲礼貌而获得颇高的赞誉。

在这家咖啡馆,如果你冲服务员喊“一杯咖啡”,那售价是7欧元。如果换成“请给我一杯咖啡”,则只需付4.25欧元。要是换个更客气的说法:“您好,请给我一杯咖啡。”那么,同样的一杯咖啡只需付1.4欧元。这家咖啡馆的新营销手段一经推出,就受到顾客的欢迎。据咖啡馆老板介绍,中午的客人多是匆匆忙忙的,有些人脾气急躁,却反过来抱怨服务员行为粗鲁。因此,他决定用这个办法来奖励那些懂礼貌的顾客。现在,光临这里的顾客放松多了,笑容也多了。

(摘自《南京日报》)

【他山之石】

美国公共场所的大门向外开

到美国访问或居住的人,不知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公共场所的大门都是向外开的,而在旋转门或电动门的边上至少有一个向外开的手推门。

过去,美国公共场所的大门也与居民家的门一样,都是向内开的,但经历了几次惨痛的失火教训后,各地政府先后制定法规,规定公共场所的门一定要向外开,保证民众在逃生时容易向外推门而出,不会因为向内拉门受阻而导致拥堵。这是花钱很少但效果却很好的公共安全措施。 (摘自《特别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