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莉, 夏晓燕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康复科, 江苏 苏州, 215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具有进行性发展和不完全可逆的特征[1-2],目前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4位。症状的急性加重是导致COPD患者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而言,出院后能否接受连续、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能否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80例COPD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诊治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严重肝肾疾病、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或扩张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干预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8~74岁,平均(63.45±4.1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5岁~75岁,平均(64.21±4.08)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2组均给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平喘、抗氧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控制室温及室内湿度、指导患者咳痰及用药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院内护理: ① 制定干预方案:由科室主任、科室内2名其他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3名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制定连续护理干预计划,内容包括入院时病情评估、出院前健康宣教及出院后连续护理方案等; ② 行为指导:督促患者戒烟,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具体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由指定护士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给予动作示范。2种呼吸方式锻炼计划均为10~15 min/次,2次/d。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③ 氧疗指导:向患者说明氧疗的作用和机制,并指导其控制氧疗的流量和每次持续的时间; ④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营养状态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糖、脂肪和蛋白质按比例供给,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1.2.2 出院后护理: ① 出院指导:出院前1~2 d由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继续用药、复诊时间、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定指导护士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 ② 定期随访:由责任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2周要求患者来院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氧疗、戒烟呼吸锻炼等行为是否遵医嘱进行,并对肺功能进行监测; ③ 定期讲座:每个月举办1次COPD疾病知识讲座,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前来参加,督促其了解自身病情;向家属解释情感及心理支持对病情康复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争取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观察2组6、12个月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及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及用力肺活量(FVC)占预测值百分比;生活质量以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O)进行评估,包括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3个部分,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6或12个月FEV1及FVC占预测值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 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组治疗前SGRO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6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 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12个月,干预组各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或P<0.01), 但对照组较6个月时无显著改善,甚至有所加重(P<0.01), 组间差异显著(P<0.01)。见表2。
表1 2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表2 2组治疗后SGRO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与本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 ##P<0.01; 与同时刻对照组比较,△△P<0.01。
COPD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逐年增加的发病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指南规定指出, COPD的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呼吸运动训练、氧疗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3]。而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往往都不能遵医嘱继续规范治疗,其治疗依从性较差是患者病情反复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发生发展、预后趋势及治疗方案具有充分认识,强化其从住院到出院后的连续治疗和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患者坚持改善自身健康行为、实现良好的治疗依从,最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4-5]。
连续护理是指以护士为核心,通过住院期间的个性化护理、出院指导、制订出院后详细护理计划及加强随访等方式,使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够得到连续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6]。王岚等[7]对62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其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SGRO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牛菁[8]对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出院的COPD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袁光燕[9]、王素玲[10]等研究得出了相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单纯的护理干预并不能对患者肺功能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2组预后趋势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治疗后6个月时2组岁均有改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至12个月时,对照组患者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表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前期治疗的效果在逐步消退,而干预组在完善的护理指导下,SQRO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进一步提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1] Pauwels R A, Buist A S, Calverley P M A,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163(5): 1256.
[2] Hurst J R, Vestbo J, Anzueto A, et al. Susceptibility to exacerb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3(12): 112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 8.
[4] Surensen D, Frederiksen K, Groefte T, et al. Nurse-patient collaboration: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3, 50(1): 26.
[5] MacPherson A, Walshe C, O'Donnell V, et al. The view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advance care planning: a qualitative study[J]. Palliative medicine, 2013, 27(3): 265.
[6] 赵岳. 出院计划--病人出院过程中的连续护理模式[J]. 继续医学教育, 2006, 20(29): 5.
[7] 王岚, 刘素彦, 沈悦好, 等. 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9): 22.
[8] 牛菁. 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7): 1497.
[9] 袁光燕. 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0): 3192.
[10] 王素玲. 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后健康状况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1):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