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俊, 金 瑞, 孙继伟, 张小华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外三科, 安徽 宣城, 242000)
腹股沟嵌顿疝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该部位的结构较为隐蔽,治疗不及时极易产生绞窄性疝内容物坏死[1]。疝修补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2], 但传统手术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特别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由于缝合过程的牵拉增加了局部水肿表现,进而降低了手术治疗的效果[3]。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在人工材料的作用下保护腹股沟观后壁,减少解剖过程与局部高压所引发的生理损伤情况[4]。本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临床开展腹股沟疝嵌顿修补术的最佳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采用双层立体补片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20例急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6~68岁,平均(48.2±5.9)岁,嵌顿时间为2~29 h, 平均(6.9±1.4) h; 疝内容物为小肠者15例,大网膜者4例,结肠者1例,疝分类中斜疝16例,直疝2例,股疝2例。同时选择前一年度本院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2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8~69岁,平均(49.1±4.8)岁,嵌顿时间为2~29 h, 平均(6.9±1.4) h, 疝内容物为小肠者15例,大网膜者4例,结肠者1例;疝分类中斜疝16例,直疝2例,股疝2例。2组均无合并感染性腹水或肠穿孔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存在可比性。
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血常规、B超、心电图、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开展疝修补术前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采用三合一补片作为修补材料,包括表层平片、中间体与圆形层片共同组成。在腹股沟疝部位行常规切口,分离腹部肌肉组织与筋膜后准确判断疝囊位置,完全暴露病灶组织后将炎性渗出物吸出,并将病灶坏死物清除。如患者的嵌顿较紧则将内环口酌情切开,然后将疝内容物有效提起,检查肠管实际状况,确定无坏死表现后再置回腹腔中。如患者疝内容物坏死或表现为大网膜,将坏死组织完全切除。在疝囊游离后提至环口,酌情缩小后应用可吸收线将疝囊关闭。采用碘附或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并及时吸干液体。然后将腹横筋膜切开,采用纱布条在腹膜前间隙游离出间隙,并将疝囊置回腹腔内。然后将圆形底层片有效置入该区域,中间体放置于环口部位,保证平展后给予固定措施。最后将腹横筋膜有效缝合,在腹股沟管区安置表层平片,并在耻骨结节位置给予固定,其覆盖四周需有效超出结节,并且在腹股沟韧带处进行固定。在创口处给予止血处理后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给予12 h的切口压迫处理。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开展嵌顿疝松解、Bassini术以及疝囊高危结扎,术后以同样方法给予切口压迫措施。
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体力活动开展时间等,详细记录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术后疼痛、阴囊水肿、局部异物感、尿潴留、切口感染以及疾病复发等事件。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9.92±7.31) min,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下床时间为(11.23±3.04) h, 住院时间为(3.98±1.04) d, 体力活动开展时间为(20.99±6.82) 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阴囊水肿、尿潴留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局部异物感发生率为18.0%,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0%, 无疾病复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在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治疗中经常应用疝修补术,相关研究[5]表示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后短期内存在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其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缝合的牵拉力较大,并且病灶局部组织水肿后影响解剖结构表现。最近几年,临床医师开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该类疾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表现[6]。路祖科等[7]研究中采用该种术式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结果表明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疝修补术。当前采用该种手术方式的具体应用标准尚不明确[8], 但作者通过本院病例的实际实施总结出以下观点: ① 首先在开展手术前需要详细掌握病患的基本状况,明确是否合并存在腹膜炎刺激征,如存在相关表现者不易开展该项手术[9]; ② 手术过程中先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可更好地抑制感染概率,术中疝囊切开前需要确保局部区域的干燥程度,还需应用纱布条对切口进行良好的保护[10]; ③ 手术中需格外关注肠坏死情况,如需切除肠管则应给予疝囊高危结扎术; ④ 疝囊关闭后需要全面清除炎性液体与坏死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冲洗消毒,减少感染风险[11]。另外,在补片固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吸收缝合线,也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概率[12]。
本研究探讨临床开展腹股沟嵌顿疝的最佳方案,针对患者分别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并且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采用双层立体补片[13-14]。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减少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
[1] 廖国亮. 28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8(3): 99.
[2] 张明, 林英祥, 胡华东.Routkow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4): 493.
[3] 余辉.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2例[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4): 48.
[4] 陈光彬, 刘丹峰, 刘昌阔.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4, 8(1): 53.
[5] 王梦炎, 罗灿军, 吕程, 等.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修补35例[J].临床医学, 2011, 31(12): 24.
[6] 于海洋.疝无张力修补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10): 129.
[7] 路祖科, 林彬, 许龙迪, 等.双层立体补片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6): 471.
[8] 钟鹏峰, 梁立源, 陈锐锋, 等.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9): 1.
[9] 陈正民, 张杰, 周少波, 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1): 1865.
[10] 周超.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 2013, 17(17): 59.
[11] 曾获洵, 任波, 向君华, 等.Modifiedkugel补片在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28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12): 151.
[12] 张军. 传统修补术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 104.
[13] 郑晶晶, 胡平, 章平禄, 等.前入路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3): 368.
[14] 张宇.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E01):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