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来
诵读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要重视诵读教学,古诗文的诵读训练尤其重要。
一、诵读古诗文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因此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文化传承;古诗文的语言是最具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是学习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径。古诗文用词准确凝练,字斟句酌,诗句精深华丽,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魅力。通过诵读,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欣赏古诗文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蕴藏的意境,把握古诗文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最终得到美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感情朗诵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达感情,让课堂充满浓烈的学习气氛,从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二、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诵读是朗读和背诵的结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欣赏音韵美,体会意境美,最后在鉴赏、品味、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六个环节具体展开。
1.初读正音,初通文意
这是朗读的入门阶段,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所学诗文的特点,激发学生自由读的动力,再以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跟读的方式正音,最后以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方式朗读,其中比赛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正音不仅是读准音,还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读准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等,掌握其意义、用法,把文章读得字顺文通。
2.正确停顿,把握节奏
先介绍诗文停顿的有关知识,掌握停顿要领。古诗文通常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停顿,一般在词或词组间停顿,但与文意相连则停顿不同。如《干将莫邪》中“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一句,正确的句读应是“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而非“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因为“即”是“就”,“将”是“拿”的意思,而不是“即将”一个词义。
明确了方法后,让学生独自在书中用停顿符号标注要停顿的地方,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当堂朗读,说明停顿的理由,师生共同评价、点拨。师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停顿的技巧,逐渐培养朗诵的节奏感,可用节奏传达情感的起伏。
3.读出重音,把握基调
重音是感情的直接表现,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是最要突出、最要表达、最含情感的,在诵读时用重音,就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读《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音落在“谁无死”“照汗青”上。因为这六个字气势磅礴,高亢激荡,使人们被文天祥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所震撼。学生明确了重音,也就对诗文的情感有所把握,把握到诗情的跌宕起伏,朗读就有了一些味道。
4.巧读语调,体味诗文
朗诵的语调,就是把握其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体现诗文的音韵美,体味诗文的情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要根据诗文内容、诗文情感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如《木兰诗》“木兰辞官”部分,读时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节奏稍快,“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放慢节奏,读得亲切、朴实,感受木兰的英雄本色——功成身退,不慕富贵,眷恋家乡的品格,读出诗的韵味,品出诗的情感。
5.背诵课文,感悟诗文
在情感朗诵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感悟诗文之美,得到美的升华。抓住诗文内容、结构、意象,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展开想象,从而感知形象,品味诗意,走进诗文的意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呈现的是悲苍之景,而“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呈现的却是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时在西风吹动的古道上,一匹瘦马上的旅人怎不会“断肠天涯”呢?
6.运用体态,陶醉诗蕴
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也是朗诵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能准确地表达古诗文的感情,升华朗诵效果,使诵者和听者都化身文蕴,陶醉于诗文中。如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双手做举酒杯状,双目向上做望明月状,双脚轻移,口中吟诵诗词,不由沉醉于词人的因政治上的失意及和弟弟的别离,中秋对月时产生抑郁惆怅之意,旋即又超然达观,排除忧患,对人间生活充满热爱。
诵读教学处理好以上六个环节,就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完成古诗文的理解字词句、掌握内容、体会情感、鉴赏升华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激情诵读中快乐地学习,从而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