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晓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五味俱全”,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能“添油加醋”,优化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让语文课堂独具魅力和色彩。语文学科的教学具有工具性的特性,文学熏陶的特点和人文教育的特质,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站在教师的视野上和学生的视角上,强调以生为本。
一、增添人文味,提升学生品格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初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内容都加入了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初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养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些有益于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气质个性的人文素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
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教师就应该突出文章中人文味的宣扬,通过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了解到长征途中的艰苦,通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努力战胜困难的精神。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词句大气,彰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首七言律诗的学习,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遭遇逆境和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敢于面对,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目标,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二、注入情感味,升华学生情操味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
在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的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
三、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有现代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寓言故事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的赏析、鉴别和创作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掌握这些资料,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样,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知识进行文学创作能让学生在宽松的语文课堂上既学习到知识又培养了情感和锻炼能力。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初中语文课堂中给予知识的普及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如在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篇游记时,文章可以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对照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文章语言优美又平白如话,可以说学生是在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掌握文本知识和得到美的熏陶的。文章中展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是极高的,也谈到了一些写文章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小标题的用法和对照的写作手法,并强化语言积累,实现创作的语言形象生动及富有感情色彩。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中就会慢慢地积累相关的创作素材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嫁接新闻味,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节奏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先的先进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工具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的作用,要有效的嫁接新闻,体现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仅仅的捆绑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课堂应该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五味俱全”。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去讲授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挖掘文字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2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