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朝辉 曾素娥 陈华发 林健祥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谭朝辉 曾素娥 陈华发 林健祥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目的 观察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茵陈蒿、柴胡、白芍、枳实、薤白、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延胡索、木香、炙甘草),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确切。
胆心综合征 茵陈四逆散 三金汤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脏缺血性改变而出现一过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类似冠心病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右胁胀痛、口苦、纳呆、心悸、胸闷痛等,常规扩冠治疗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佳。有文献报道[1],胆心综合征患者做胆囊切除术后,95%患者的症状在6个月内可消失,心电图亦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适宜手术或惧怕手术,而寻求中医药治疗。本研究采用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对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现代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2]标准,中医诊断以《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准。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者;(2)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3)冠心病、甲亢、高血钾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内分泌疾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有急诊手术指征者;(6)依从性差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 23例,女性 17例;平均年龄(47.37±16.37)岁;平均病程(4.41±2.46)年;胆石症 19 例,胆囊炎 21例。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6.52±15.40)岁;平均病程(3.87±2.72)年;胆石症 17例,胆囊炎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基础治疗,左氧氟沙星0.4 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胸痛发作可硝酸甘油片0.5 mg舌下含服;对快速心律失常给予普罗帕酮片或胺碘酮片等治疗,心率慢者给予阿托品等纠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茵陈蒿20 g,柴胡20 g,白芍 10 g,枳实 15 g,金钱草 20 g,鸡内金 15 g,海金沙10 g,木香 10 g,延胡索 10 g,薤白 8 g,炙甘草 5 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治疗均为2周,期间停用其他能影响本观察效果的中、西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如右胁胀痛、口苦、纳呆、心悸、胸闷痛等缓解时间。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心电图显示无心肌缺血,仅部分T波异常。有效:症状、体征有缓解,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心电图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胸闷痛、心悸症状缩短时间更加明显(P<0.01)。
表2 两组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 别 n 纳呆 心悸 胸闷痛治疗组 40 3.61±1.19△ 3.98±0.94△△ 3.48±1.12△△对照组 40 4.40±2.11 4.86±1.78 4.31±1.63右胁胀痛 口苦3.82±1.32△ 3.47±1.45△4.63±1.72 4.25±1.68
胆心综合征属于中医学 “胁痛”、“胸痹”、“心悸”、“厥心痛”等范畴,《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以下胸中,贯膈,循胁里,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是为阳厥”,《医学入门》亦称“心与胆相通”。胆属木,内寄相火,心属火,内藏君火,二者母子相关,“相火炽则君火亦炎,君火衰则相火亦败”,均明确指出胆心两经之脉是交互联系的。多数医家认为七情内伤,肝胆郁结,湿热内蕴,或饮食不节,过食膏滋,湿热不化使胆汁疏泄不畅,胆气不通;肝胆失于疏降,气血运行滞涩,瘀阻心脉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心脏和胆囊均受脊神经支配,胆囊受T4~9脊神经支配,心脏受T2~8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5脊神经存在重叠交叉,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通过神经反射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加之胆系疾患都有程度不同的胆管梗阻,胆道压力高、细菌毒素作用等可能直接或通过神经介质使心脏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脏的损害[4]。感染即致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抑制心肌收缩,感染也可导致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功能异常[5]。手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胆囊摘除带来消化不良、碱性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甚至还可能增加患胆总管结石、结肠癌风险[6],相当数量患者因不适宜手术或畏惧手术而转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此笔者采用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方中茵陈蒿苦泄下降、清利肝胆湿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白芍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海金沙、金钱草清热利胆排石;鸡内金消坚化积,软化结石;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木香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气;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胆化石、疏肝理气止痛、宽胸散结,胆心同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确切,能使肝气条达、胆气疏利,湿热除、心脉畅而诸症悉愈。本疗法安全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23.
[2]张新中,于伟奇.现代心血管病诊疗指南[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6.
[4]Lowenstein L,Hussein A.Transient ischemic ECG changes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without a history of ischemic heart discase[J].Harefuah,2000,138(6):449-450,518.
[5]张泽灵,陈漠水.心脏内科主治医生922问[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655-656.
[6]张宝善.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新思维新概念[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5):337-339.
R575.6
B
1004-745X(2014)07-134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58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