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
摘 要:从字形上分析汉字,发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汉字;本位认识;规范美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书写汉字角度来看,小学生应养成规范、正确、美观的书写习惯。但从目前全国小学生书写汉字情况来看,大多学生都无法做到规范美观的书写。难道是教师没有尽心尽力去教吗?
冷静下来,品味这个结果,也许这真也是我们教师教学造成的,我们求“正确、美观”,但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将汉字写“正确、美观”。汉字是一门极度深奥的学问,从文学、书法、音韵等角度审视汉字,从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汉字独存的角度观察汉字,从现代社会汉字仍在构造新词这一角度亲近汉字……有专家甚至得出结论,中国人之所以文明世代相传,从远古至今虽然偶有动乱,但大多时候各地都以自觉的方式统一结为一大国,都是汉字的功劳。毋庸置疑,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可以世代相传的珍宝。
学生对待汉字的态度,源自于教师对汉字的正确认识。首先应肯定的一点是,如果仅仅认为是一种工具,这显然是不够的。而我们对汉字本位的认识缺失,正是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下面本人从识字兴趣入手,对古汉字的结构角度试作剖析。两千年前,先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信汉字本身固有的乐趣一定会吸引他们,而我们无非是引个路而已。现在试举几个例子,分享一下汉字带给我们的乐趣:
互,组词:互相,互动、交互……描绘的是竹节相互衔接的状态。古人在造这个字时,不仅想到互相的配合程度、亲密程度,还有相互的依存关系,以竹节为喻,令人拍案叫绝。试想一下,竹子的上一节与下一节进行着水分、养料的传输,其成长也彼此承接,休戚相关。用竹子的形象(中国国画中四大君子之一)写这个字,似乎更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以诚相见、无所保留的意思。面对这个言简意赅却又弥漫着强烈文化意味的形象,令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意趣,更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取,组词:取水、争取、夺取、分文不取……这个字似乎在展示一场血腥的战争后,战胜者割下失败者的耳朵计数,向上级军官汇报战功的情形。这个字将我们带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战争中,英雄们用计谋或者武力,攻城略地的景象……如果我们试举几个例子,创造性地讲解这个“取”字,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幸字,组词:幸福、幸运、三生有幸……仔细玩味这个字,字的上方“夭”是一个头颈软的幼儿,而下方是一个头朝下的成年人,中间的一痕细线代表着什么呢?大胆地推测一下,这似乎是危险,是“生死悬于一线”。这个字所呈现的极有可能是这样一个情景:一个成年人在危险来临时将那个幼小的孩子推开……这一幕在现实中多么熟悉,在横逆来临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每个成年人都会这样吧!这样来看这个字,我们不禁为孩子的幸运逃脱而感到幸运,更为那个成年人的做法而感到鼓舞——人类的天性多么伟大!
还如,我们常用的对汉字的妙解:止戈为武,水之皮为波,说话未“兑”现则为“说说而已”,耳聪为聪、目明为明(聪明)……
再如,当今对书法的尊崇,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依然令人醉心审视古人的创造……
小小的方寸之间,历史在此再现,生命在此讴歌。汉字是我们先人无与伦比的发明,当我们学习汉字,玩味汉字时,心中自然会涌起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无比景仰,倍增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写好写规范汉字,是对古人的尊重,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伟大的汉字,穿越时空五千年,历经无数变更、洗礼,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古文字一样消失灭绝,反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汉字,汉语的独特之处。我们身为教师的一员,有什么理由面对着这样的一份先人的馈赠而不去探求,有什么理由不让幼稚的孩童在我们的引领下也踏入这座神圣又充满趣味的文化殿堂呢?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石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