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赟
摘 要:新课程备课观为:以学为主,服务于学;运用多种备课方式;开拓备课途径;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备课;特点;方式;途径;内容
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在于人文教育理念,核心问题在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由此引发学习形式、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备课特点。
一、新课程备课中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具有预案性特点
既然教要以学为主,服务于学,就不能不顾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即时性变化而硬性贯彻固定的教学方案,而是必须依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现实表现,不仅要留有机动灵活的余地,而且要预估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和现象。灵活应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即时性的学习问题,要改变原有的固定程序,以保证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和行使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局面,确实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例如,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积累制定教学预案的教学经验。
1.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所讨论问题的学习价值,而讨论不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怎么办?在备课中应有预案。
2.讨论中少数人垄断讨论时间,多数人做旁听者、旁观者,不能参与怎么办?在备课中应有预设方案。
3.讨论甲学生有可能提出哪些疑问和有学习价值、训练价值的问题,应在备课中,结合已往教学经验有事先预案。
4.如果学生就某个观点和问题,在讨论中有几种不同见解怎么办?备课中应有所准备,制定必要的预案。
5.如果在讨论中,学生的认识和观点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引出一些他们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时怎么办?在备课中应有预案。
显然,备课的预案要从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关注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出发,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和感悟,懂得他们讨论问题的思想方法,要善于从中发现有学习价值、训练价值的问题和话题,并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在此过程中,只有从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使教学预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新课程的备课方式对传统备课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备课可分为广义备课和狭义备课;宏观备课和微观备课;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专题性备课和常规备课。新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备课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备课、微观备课形式。
1.要把广义的备课与狭义的备课结合起来。教师应从广义的备课要求出发,把备课过程作为学习和总结经验的过程,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只有勤于学习,勤于总结和自省,不断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才能备出好课。
2.要把宏观备课与微观备课结合起来。不要孤立地备一节课和一课书,而要与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一个教学结构和系统中备课,而这一教学结构和系统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会学、善学的能力。
3.要把集体教学智慧与个体的备课结合起来。即使不是集体形式的备课,也要养成多请教、多商讨的好习惯、不要把自己做一个教学上的“个体户”。要把课备好,就要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丰富自身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三、新课程的备课途径与传统备课途径大不相同
传统的备课途径,案前摆上教材和教参就足够了,这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的备课惯例。新课程的备课途径与此不同,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备课中的课,首先不是怎样上一节课,而是分析理解课程。从课程的结构和整体上理解一课书、一节课的教学,不是单纯地依据教材备课,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备课。
2.备课的核心内容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备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把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价值作为备课的核心内容,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新课程的备课,不仅要把学生当作核心的学习要素和学习主体,而且要把学生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并与其他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具备这种教学资源意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把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互动的含义是什么?其根本含义在于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师生共创学习的价值和效果。
4.新课程的备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把现代技术的运用只理解为制作课件,更重要的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开辟了新的学习途径,而且具有与教材有限内容不可比拟的丰富性、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备课的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新课程的备课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课程的备课更加关注怎样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取求知能力。就理解而言,并非就知识本身来说明怎样理解;就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而言,知识成为培养能力的依托,而能力就是掌握和获取知识的根本。只有这种备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成效。
2.新课程备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知识,而非书本知识。所谓教学知识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求知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只能从教学实践中去积累,而非一日之功。
3.新课程教学的备课更侧重于怎样使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怎样使每位学生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最大化地获取学习效果和效率。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内容的重点有了转移;备课的第一要素成了学生,备课要备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备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备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心理,备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等。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