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适易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0分,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6.欧洲的兴衰。(5分)
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欧洲的兴衰展示了近现代世界发展的重要线索。
【兴起篇】人和世界的发现
材料一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被称为“人”的发现,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为“世界”的发现,从此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崛起篇】革命的力量
材料二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衰落篇】战争的摧毁
材料三 长达六年的战争结束时,德、意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复兴篇】欧洲的联合
材料四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五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请说出人文主义(人的发现)最先兴起的国家和为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1分)
(2)材料二所说的“工业革命”使欧洲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哪一重大变化?中国为引进这一生产方式兴起了哪一事件?(1分)
(3)材料三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1分)
(4)材料四中的“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近现代史上有人试图用武力统一欧洲,结果都失败了。请举出两位历史人物。(1分)
(5)依据材料五,“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指出其出现的原因。(1分)
17.亚太的崛起。(5分)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世界近现代的舞台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一战后,为抑制这个可怕的竞争对手的扩张,美国主持召开了哪一国际会议?(1分)
材料二 面对“大萧条”,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右图),以资表彰鼓励。
(2)材料二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的内容?材料体现了这一改革怎样的特点。(2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90年代初,伴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90年代末,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抓住时间19世纪,可以排除D选项,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是指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中期;其次抓住“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B 【解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企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探索,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文化,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探索。本题抓住“民主制度”和“最早”。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特别是封建土地制度,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A、C选项错误,D选项和B选项比较,切合最大历史功绩、影响最大的,是B选项。
4.C 【解析】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缩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A选项“开埠通商”“租界”反映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对上海的影响,B选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C选项是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出现工人大罢工;D选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成立。
5.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坚持抗战,牵制日本侵略者绝大部分兵力,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A选项与材料题意无关;B选项只强调根据地军民抗战,而材料从整体上肯定中国的作用。C选项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没有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考虑。D选项肯定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切合题意。
6.A 【解析】今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选项是其内容,B选项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内容;C选项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D选项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
7.D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选项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选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摧毁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D选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8.D 【解析】本题抓住“全球性经济组织”这个关键。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均为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才具有全球性这个特征。
9.C 【解析】本题审题要注意“1500年”“大西洋”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抓住“1500年”这个时间可以直接排除A、D选项,文艺复兴14世纪已经在意大利兴起,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抓住“大西洋”这个空间,结合“桥梁”“启程之地”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材料正好说明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大西洋连接欧美,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10.C 【解析】A选项《权利法案》特点应是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确立议会权利;B选项《独立宣言》宣告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D选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11.B 【解析】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时代迈向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迈向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2.B 【解析】《凡尔赛和约》主要惩罚战败国德国,并将德国战前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变一战后日本独霸中国为列强共同支配,所以说《凡尔赛和约》便利英法瓜分德国、宰割中国;《九国公约》便利美国限制日本、宰割中国。
13.A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3年”,盟国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切合时间和图片含义。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6月,法西斯德国正式投降是在1945年5月,时间均不恰当;轴心国家集团签订协议与图片含义不合。
14.B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7年”、国家美国和角度“经济和财政援助”。“铁幕”演说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做。“北约”组织是军事方面,“华约”组织是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15.D 【解析】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条件,也提供动力;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商业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在影响方面有利有弊,一方面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世界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扩散等不利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任何一国都难以单独应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
二、非选择题
16.(1)意大利,哥伦布。
(2)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洋务运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4)拿破仑、希特勒。
(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命题意图:欧洲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的主要发展线索,欧洲的兴衰串联着世界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看欧洲“兴”,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看欧洲“起”,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看欧洲“衰”,从欧洲联盟看欧洲“联”,长时段思考欧洲历史,总结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找寻历史规律,是学习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路径。
17.(1)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
(2)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命题意图:21世纪亚太地区在世界版图地位明确上升,中、日、美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改革是今年国家和社会的热点,也是历史的重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三个国家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里程碑,也是影响亚太地区发展、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从中、日、美三国的改革和发展,思考亚太地区国家崛起和国际关系,有利于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整理主要国家、主要考点关联的知识。
5.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坚持抗战,牵制日本侵略者绝大部分兵力,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A选项与材料题意无关;B选项只强调根据地军民抗战,而材料从整体上肯定中国的作用。C选项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没有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考虑。D选项肯定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切合题意。
6.A 【解析】今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选项是其内容,B选项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内容;C选项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D选项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
7.D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选项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选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摧毁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D选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8.D 【解析】本题抓住“全球性经济组织”这个关键。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均为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才具有全球性这个特征。
9.C 【解析】本题审题要注意“1500年”“大西洋”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抓住“1500年”这个时间可以直接排除A、D选项,文艺复兴14世纪已经在意大利兴起,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抓住“大西洋”这个空间,结合“桥梁”“启程之地”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材料正好说明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大西洋连接欧美,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10.C 【解析】A选项《权利法案》特点应是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确立议会权利;B选项《独立宣言》宣告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D选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11.B 【解析】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时代迈向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迈向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2.B 【解析】《凡尔赛和约》主要惩罚战败国德国,并将德国战前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变一战后日本独霸中国为列强共同支配,所以说《凡尔赛和约》便利英法瓜分德国、宰割中国;《九国公约》便利美国限制日本、宰割中国。
13.A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3年”,盟国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切合时间和图片含义。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6月,法西斯德国正式投降是在1945年5月,时间均不恰当;轴心国家集团签订协议与图片含义不合。
14.B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7年”、国家美国和角度“经济和财政援助”。“铁幕”演说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做。“北约”组织是军事方面,“华约”组织是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15.D 【解析】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条件,也提供动力;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商业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在影响方面有利有弊,一方面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世界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扩散等不利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任何一国都难以单独应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
二、非选择题
16.(1)意大利,哥伦布。
(2)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洋务运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4)拿破仑、希特勒。
(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命题意图:欧洲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的主要发展线索,欧洲的兴衰串联着世界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看欧洲“兴”,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看欧洲“起”,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看欧洲“衰”,从欧洲联盟看欧洲“联”,长时段思考欧洲历史,总结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找寻历史规律,是学习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路径。
17.(1)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
(2)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命题意图:21世纪亚太地区在世界版图地位明确上升,中、日、美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改革是今年国家和社会的热点,也是历史的重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三个国家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里程碑,也是影响亚太地区发展、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从中、日、美三国的改革和发展,思考亚太地区国家崛起和国际关系,有利于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整理主要国家、主要考点关联的知识。
5.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坚持抗战,牵制日本侵略者绝大部分兵力,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A选项与材料题意无关;B选项只强调根据地军民抗战,而材料从整体上肯定中国的作用。C选项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没有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考虑。D选项肯定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切合题意。
6.A 【解析】今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选项是其内容,B选项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内容;C选项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D选项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
7.D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选项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选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摧毁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D选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8.D 【解析】本题抓住“全球性经济组织”这个关键。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均为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才具有全球性这个特征。
9.C 【解析】本题审题要注意“1500年”“大西洋”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抓住“1500年”这个时间可以直接排除A、D选项,文艺复兴14世纪已经在意大利兴起,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抓住“大西洋”这个空间,结合“桥梁”“启程之地”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材料正好说明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大西洋连接欧美,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10.C 【解析】A选项《权利法案》特点应是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确立议会权利;B选项《独立宣言》宣告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D选项1787年美国宪法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11.B 【解析】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时代迈向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迈向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2.B 【解析】《凡尔赛和约》主要惩罚战败国德国,并将德国战前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变一战后日本独霸中国为列强共同支配,所以说《凡尔赛和约》便利英法瓜分德国、宰割中国;《九国公约》便利美国限制日本、宰割中国。
13.A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3年”,盟国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切合时间和图片含义。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6月,法西斯德国正式投降是在1945年5月,时间均不恰当;轴心国家集团签订协议与图片含义不合。
14.B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1947年”、国家美国和角度“经济和财政援助”。“铁幕”演说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做。“北约”组织是军事方面,“华约”组织是由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15.D 【解析】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条件,也提供动力;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商业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在影响方面有利有弊,一方面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世界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扩散等不利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任何一国都难以单独应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
二、非选择题
16.(1)意大利,哥伦布。
(2)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洋务运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4)拿破仑、希特勒。
(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命题意图:欧洲的发展是世界近现代的主要发展线索,欧洲的兴衰串联着世界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看欧洲“兴”,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看欧洲“起”,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看欧洲“衰”,从欧洲联盟看欧洲“联”,长时段思考欧洲历史,总结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找寻历史规律,是学习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路径。
17.(1)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
(2)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命题意图:21世纪亚太地区在世界版图地位明确上升,中、日、美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大国;改革是今年国家和社会的热点,也是历史的重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三个国家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里程碑,也是影响亚太地区发展、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从中、日、美三国的改革和发展,思考亚太地区国家崛起和国际关系,有利于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整理主要国家、主要考点关联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