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际化音乐教学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2014-08-21 07:45陈秋蕊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知识型情感音乐

陈秋蕊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音乐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全球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对音乐教育基本观念的改变更是根本性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我国关于世界音乐课程设置的观念、教育学与哲学范式、音乐教育知识型等音乐教育观念转向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一、国际音乐教学的文化性

我们认为,世界各种文化的音乐,不管是从个体看,还是从整体看,它们在音乐教育领域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对这些观念和经验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1.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这种情感是由人们的内心而生。人们在高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一些欢快的歌曲,伤心的时候则会唱起悲怆的歌曲,从而产生了创作和演唱。不仅如此,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国外。如欧洲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结晶,流行音乐则是大众化的消遣文化。不同阶层在社会不同的文化中,各有其独自的分支音乐,如教会音乐、宫廷音乐、乡村音乐等等。然而,在国内,大家往往把音乐仅仅当作一种教学与欣赏的模式,人们在音乐教学中并没有过多地探究其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丰厚底蕴,更多的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概念式的音乐去理解。

2.所有音乐都具有价值,都值得人类去了解和学习。就音乐本身的价值而言,音乐作为一种声音和视听过程的体系正被学习和理解。正如一系列行为模式,作为一种信念和概念体系去学习和理解一样,在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中,共同强调对所有音乐系统必须给予尊重。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通过举行青歌赛,对我国很多地方的原生态音乐进行了宣传和介绍,使这一音乐系统近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更多人的欣赏。

3.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具有社会性。在音乐作品中,通过对音符进行无数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产生了内容丰富、难以计数的各种旋律形态。这与最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常把它称为“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和语言中的语素一样具有约定俗成的、符号意义的成分。正确评价一种音乐,要求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知识。“音乐并不是事物的表现,而是事物本身。”当音乐置于社会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解。音乐的中心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主体性的,是一种完全感性的存在。

二、音乐知识教育转型的必然性

“知识教育转型”是党的十八大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方针政策,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变化,是知识的“范式”。一方面,知识的转化是以旧的知识为基础的分解。人们已经习惯了欣赏音乐的基本形式,但忽略了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音乐所带给我们的力量;另一方面,知识的转型是一种新的知识的建立,它为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具有建设性的知识基础。就音乐知识本身而言,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和乐趣。比如合唱艺术的现代转型更加多元化,表演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学科知识更新或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结构发生大的变动也是音乐知识转型的必然。下面我们对音乐知识转型作一些阐述:

(一)现代音乐教育也是一种现代科学知识

音乐教育以不同身份的学生为对象,这些学生的文化背景及其认知和社会、审美情感结构基础均存在着差异。以现代知识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也是一种现代科学知识,这其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科学性占主导地位;二是世俗与传统教育的延续性成为知识的实用工具,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得以持续并与现代科学和现代知识的特点、性质、价值相一致;第三是共性音乐的科学知识是普遍的、客观的知识,也是受过高等教育或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所必备的知识,这些音乐知识是科学、中立、通用和跨文化的。

(二)现代音乐教育知识型存在三种危机

1.民间音乐在教学当中所占的内容越来越少。民间音乐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民间音乐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和精神食粮。民间音乐在教学中所占的内容越来越少的现象,在音乐院校普遍更为突出,其存在的意义仅仅局限于课程内容。这是由国际社会生态文明冲突所倡导的教学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讲授音乐而讲授,没有把音乐和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缺乏对世界文明的认知理解。

2.世俗化音乐冲击着年轻一代对音乐的认识和审美。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非宗教音乐通常称之为“世俗音乐”。当代青年接触的音乐越来越通俗,越来越直接。他们过于关注世俗化音乐的种种外在感受,以求达到音乐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往往忽略了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过于现代化、时尚化的追求,使人们对音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认识有所降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音乐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3.音乐体验的局限性使得音乐本身越来越大同化。人们在享受音乐的时候抑制了同化的目标。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体验情感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业人士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文化多样性是我们大力倡导的,但是,在现实音乐教育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三)音乐教育现代知识型转向后现代知识型的两个方面

1.从音乐知识的客观性到音乐知识的文化性。音乐教学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对跨越音乐文化的文化精神以及音乐对人的发展价值的研究。国民素养要从小时候培养,更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音乐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基础音乐问题上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向素质教育转换的发展趋势中,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外辐射力,在教育观念和意识上更加重视发展音乐文化知识的拓展能力。

2.从音乐知识的中立性到文化性和价值性。中国传统音乐重视伦理道德,因此,音乐起到了修身养性的作用。但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却体现得很少。从境域性来讲,西方音乐科学知识产生于经典物理学科学发展和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人类知识的长河中,根本不存在纯粹的事实,有的只是价值建构的事实;根本不存在纯粹的观察,有的只是价值引导下的观察;根本不存在价值中立的陈述语言,有的只是一定历史文化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和范畴。因此,音乐知识的价值也是无法中立的,这正说明了经典物理学世界观和工业技术化时代的文化价值。从音乐的现代知识性质到音乐的后现代知识性质转向意义重大,它将改变传统学校音乐学科教育的基础理论框架。

结 语

本文围绕国际音乐教学的文化性、音乐知识教育转型的必然性,通过对从西方音乐观到全球多元文化音乐观,从音乐现代知识型到后现代知识型等转向的阐述,探讨了音乐教育观念范式的转换。当前,随着社会的转型,对人文科学的更新需要遵守新的音乐知识规范或范式。这样,音乐教育才能适应当今全球化的发展,才能适应多元性文化的社会。21 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向,从这种范式的转换开始。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型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知识型新移民城市生态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