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文斐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具有深厚的城市历史文脉底蕴,承载了太原人的历史记忆,作为太原市核心区重要的城市街道,它的改造是全方位的、综合的,不仅着眼于交通功能的提升,更加注重城市景观空间和界面的整合升华,为太原市核心城区大量的旧街道、老街巷综合景观改造探索一条实实在在的出路和办法。
1)共性问题。
随着太原市近20年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巨大,落后的过时的街道空间组织形式和设计方法,成为问题的根源。但是因为老城区街道改造错综复杂,耗费巨大,使得问题不断积累。老城区街道空间界面紊乱,没有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缺乏层次感,没有适合人们活动的景观开放空间。公共配套设施陈旧且匮乏,规划布置不合理,造型质量差,没有反映出城市街道的特性与历史感。
2)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坞城路的特性问题。
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坞城路的特性问题关键在于疏导整治交通的基础上,如何体现与突出标志性整体形象,塑造历史继承与创新的历史文脉。它们的特性问题解决好,将会决定整个景观综合改造工程的成败。大量的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宏观总体性的规划指导整个景观综合改造工程。
根据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坞城路的历史文脉和现状分析,在交通梳理的基础上,倡导历史继承与创新的街道文脉,突出地标性街道整体形象,成为综合景观改造的设计愿景。为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及指导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合理化整合街道交通空间,提高交通效率。
2)整合各类街景界面元素统一形成整体街景艺术形象。需要统一的街景界面包括:地面铺装界面、绿化种植界面、建筑出入口高差界面、广告牌匾界面、隔离防护性设施界面、沿街建筑立面界面等。
3)城市街道公用设施景观化,是街道改造的重要原则。城市街道公用设施合理的规划选点布局是最为重要的步骤,可见的公用设施要升华为具有艺术气质的城市家具,其他公用设施注重隐蔽与装饰,形成整洁统一的形象。
1)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坞城路改造,街道拓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道路设计中,采用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板面的设计方法,既为车行交通提供尽可能多的车道,又整合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慢行交通空间。
2)在交通繁忙的节点路口附近设置微循环道路,是疏导交通的又一大举措,建成后的府东、府西街和并州路、坞城路禁止左转,提高主车道的通行速度和效率,通过微循环解决路口左转的问题。
3)在南北交通繁忙的并州路上,节点路口高架立体交通,成为交通组织设计的重点。
4)其他人性化的交通设置还包括,街道拓宽后,十字路口路中间设置2 m宽的安全岛,方便行人和自行车二次过街时安全等候通过。车行道划分宽度灵活控制,大部分采用3.25 m宽的车行道,在交叉路口可以缩小为2.8 m宽,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车行道板面宽度增大交通量。
5)采用自发光指路牌,路口前有指路标志,过路口后有确认标志,指路牌的精度提高至10 m方便外地人和游客确认自己的方位。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理论,边界是一种线性和面性结合的元素,边界元素虽然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人们形成空间公众映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边界意味着各类建筑实体、构筑物实体、设施实体与城市街道形成的各种交界面。在设计与改造的实践过程中,这种错综复杂的交集界面,意味着大量细致精微的设计工作,初步归纳为以下六大类设计内容:
1)地面铺装界面设计。
地面铺装界面设计要点是以便道铺装为连贯的主体形式,串联整合沿街各单位门口地面铺装。府东、府西街、并州路、坞城路的铺装样式,体现了古典符号与现代材料的结合,用花岗石板材提高地面铺装的档次,符合城市核心区主干道的定位;用简洁干净的灰色调为基调,配合适当的暖红色调的花岗岩拼接出古典纹路;花岗石板材采用小尺寸板材(最大为600×600,普遍为300×300及以下尺寸),拼装方式采用对缝铺装,显示出做工之精细,且方便今后维修;花岗石表面多采用荔枝面,适合太原市冬季冰雪寒冷季节的防滑要求,也更好的表现了花岗岩板材的档次(见图1)。
2)绿化种植界面设计。
绿化种植界面设计包括两大方面:
a.对原有保留下来的绿化带提升档次,提高种植密度,补植大乔木;增加油松、桧柏等常绿树的配植,植栽大量的花灌木和整形灌木,提高街道上的视觉绿化量,把原来简单的绿化池提升成为层次丰富的街道绿化带。
图1 府西街人行便道铺装实景
b.沿街按照一定间距规划设置街头、街边绿地小广场公共空间,绿化配置集中而丰富,硬化广场空间满足行人及居民的活动、休憩需要,并且在其中设置公厕等服务设施,公厕的造型设计本身就是一件简洁大方的公共艺术品,以上设计提高了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化水平。府东及并州路游园实景见图2,图3。
图2 府东游园实景
图3 并州路游园实景
3)建筑出入口高差界面设计。
建筑出入口高差界面设计要求密切结合道路改造以后现场的地面标高和相关单位的合理使用要求(见图4,图5)。道路改造通常会带来地面标高和坡度、坡向的变化,也会迫使相关单位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通行习惯,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通过逐门逐户细致的设计,保证街道公共空间不被挤占,满足单位通行便利和安全的需求,同时在风格上与街道空间保持一致。
图4 府东街华联超市改造前
图5 府东街华联超市改造后
4)广告牌匾界面设计。
广告牌匾界面设计关键在于杜绝形成广告的视觉垃圾,由于府东、府西街、并州路具有城市主干道的地位,整体上要求门头牌匾整齐划一,色调协调,严格控制突出建筑立面的各类招牌广告,维护街景空间的整体形象,符合景观设计定位。一、二层为同一商家的商业门面,门面广告设置于一层建筑檐口部位,广告牌顶部不得高于二层建筑窗台,广告牌底部不得低于底层玻璃门窗顶端,且应与两侧的广告牌对应(见图6)。
5)隔离防护性界面设计。
隔离防护性界面设计包括:沿路的围墙围栏、铭墙,街道中心隔离栏,立交桥防撞墙护栏,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这部分设计具有景观小品的特质,实用性和艺术感兼顾,体现出府东、府西街、并州路、坞城路改造后的街道品味(见图7,图8)。
图6 广告牌匾设置示意图
图7 府东街改造后围栏实景
图8 并州路改造后围栏实景
6)建筑立面界面设计。
建筑立面界面设计是府东、府西街、并州路、坞城路街景改造的一大专题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对修建年限不长,质量好、体量较大、外观不错的建筑整治,采用清洗和清理的方式,对建筑立面进行整理;对结构质量良好、体量大但外观陈旧的建筑,采用更新屋顶构架、墙身材质、门窗等方式进行整治;对质量较差、体量小、外观陈旧的建筑,近期有可能被拆除,通过清洗、清理、粉刷等短期内见效快、费用低的方法进行整治。
b.风格以体现地方传统文化为主。
c.建筑色彩以灰色调为主,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对大红大紫、与相邻建筑及建筑自身不协调的鲜亮突兀色彩进行整治,形成以淡雅明快的浅色为主,辅以局部灰色调的色彩环境。
d.对劣质白瓷砖、玻璃幕墙、原色铝合金卷帘门、有安全隐患的墙面砖等进行清理更换。
e.对于大面积墙面材料整体色彩尚有利用价值、而局部小面积色彩过于刺目的,可就不协调的色彩作单独整改,其余部分采取清洁再利用的方式进行部分整改。
f.对位于成片成规模区域的低层和多层建筑屋顶通过天际轮廓线分析,可采取“平改坡”方式,彰显地方建筑风貌特色。坡屋顶的形式、材质、色彩应整体协调。要综合考虑建筑日照、视觉、通风以及安全等因素,合理确定坡屋顶的坡度。
g.对阳台、防盗网、空调室外机位、晴雨篷等墙外设施进行规整。
街道景观设计主要是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场所现状等诸多方面入手,整体设计将自然和人文资源重新整合,体现文脉的延续性和时代气息的融合。然而街景整治工作面临着长期任务与短期任务、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是一项综合、复杂而又涉及面广的工程,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创造一种地域特色、整体意向、功能环境、休闲生活相互交融的城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 吴 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M].上海:同 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