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珠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要素与纯粹表现,首先以对客观物象的“表现”取代“再现”作为终极目标,以平面化的处理消解了古典写实的透视关系。其次,诸如线条、形态、空间、光影、色彩、肌理等现代主义典型形式要素不再依附于模仿再现的全因素式体系,而是在分解中突出了各自独立的表现内涵,它们对作品构成方式的呈现和视觉信息的传达体现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价值是在某种抽象的视觉方法论中呈现出来的,是对视觉现象进行归纳与提炼的结果。从塞尚的“和自然平行的结构”到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再到构成主义及风格派的抽象原理,现代主义艺术以 “有意味的形式”为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课题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及训练手法。正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的那样:“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样式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这些基本元素同时通过现代主义建筑、雕塑、绘画、摄影及抽象构成图形、几何装置,形成了内在的规则与自为的表现方式。”①
本文从上述现代主义的诸多要素中,以“线条”为例,在分析其形式要素与样式表现的基础上,归结出与此相关的两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设计。
线条作为一种形式要素与表现方式,在整个艺术世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性质上来说,线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两种;从形态上来说,可以分为几何线与自由形线。虽然有研究者将线条的产生归类为来自于万千自然物象中的一种,但印象主义画家们作出了勇敢的声明,自然形态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它是人们对事物形象高度概括呈现出的一种式样。当人面对自然对象时,实际是依靠这些物象的外在分析它的形态,并将某种内心感觉印证视域中的对象,这种感觉的延伸帮助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对象的视觉形式,线条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关于线条在艺术表现中的形式和价值,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大师都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美国艺术家内森·卡伯特·黑尔在《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一书中,对自然界所呈示出的种种新奇的线条进行了概括与描述,其中包括重力线和悬浮线;太阳和地球:亮线和暗线;作为运动和时间的线;源于曲线的线条形式;基于直线的线条形式;宇宙线;流动的线;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侵蚀和衰落的线等。德卢西奥·迈耶在《视觉美学》中认为:“线条是视觉艺术中各因素之间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一根随手画出的单独的线条,与画面的背景似乎并无接触,它直指画面,却也能通过与其他线条的组合而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两根相向而置的线条,会产生一种视觉对话或视觉上的交往,犹如两个在面对面交谈的人。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把两根线条放在各种不同的位置上,同时不断变换这两根线条的高度、体积、特征、色彩和笔触,便能获得无穷变化。另外,线条还会达到运动、力量及速度等视觉效果。”②康定斯基主张以点、线、面、色体现艺术的内在需要,以此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他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在对线条的理论研究上,他坚持“直线是面的全盘否定,曲线本身就是面的核心”;在谈到具体的艺术创作时,他说:“在绘画中,一根线可能是‘自由自在’的,线本身在外表上并不隶属于整体,与中心没有任何外在的关系——它在这里仅服从于一个内在的自然。这一简单事实在任何对艺术与自然界的关系作分析时都是不容忽视的。”康定斯基甚至还以舞蹈为例,对由舞者的身体变化而产生出的抽象线条津津乐道:“‘现代’舞蹈者按精确的线路在舞台上跳动,舞蹈者根据一种基本的舞蹈元素编排成他的舞蹈作品。除此之外,舞蹈者的整个身体,直至指头,每时每刻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线条构图。线的运用也许是一种新的创造成果,但不是‘现代’舞蹈的发明,且不论古典芭蕾舞如何,所有民族在他们的舞蹈中,他们作品‘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线有关。”③可见,对于线条的认知,是我们在现代主义艺术的进程中向形式表现的符号特征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诸多风格形态与表现样式都在不同层面突出了线条的意义与价值。从强调对物象形体的描述及对实体结构的塑造,转向对各种单项形式要素的探索与实验;从对物体各种“线性”规律的专注与提取,发展出对不同类型时空的划分与表达。如凡·高的线条体现出了强烈的张力,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激情与颤动;如马蒂斯的线条极为随意而自由,飘逸而洒脱,在将对象表现得优美动人的同时,又极具简练与纯粹的形式感。又如毕加索的线面诡异肆意却表现力十足,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立体派的风格呈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克利的线条天真而稚拙,神秘而浪漫,将内心的幻象与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恰如其分地缝合了起来。再如蒙德里安线条的规则与宁静,将物象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
此外,线条作为一种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要素与纯粹表现的元素还体现在建筑设计插图、计算机三维图示、非构造性雕塑的创作等不同的艺术创作领域,正如康定斯基所言:“在与艺术相近的领域中——工程师的艺术和与这种艺术密不可分的技术——‘线’渐渐取得了重要的地位。”④
作为一次以课题为名的教学实验,由“线条”作为资源所引发的课题实验涉及以下训练内容。
课题一:对物象的纯粹线条化记录与表现。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以块面化的表现手法描摹事物的形象,加之空间、光影及肌理等相关因素,这种根植于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的作画方式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就被欧洲人默认为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展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具有科学魅力的基本造型甚至绘画方法。相较于西方世界如此具象并写实的艺术“标准”,来自东方国度的意象化表达则表现出了一派完全异于前者的形体建构手段。
虽然从表象来看,中西方绘画的基本表现技巧都离不开对线条的运用,而对绘画史稍有了解的人也许多少知晓曾经有一个名叫郎世宁的意大利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紫禁城,他的到访让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另一种绘画体系中的立体感。在这两种截然不同传统相遇的同时,也融合并生长出了新的艺术资源,比如:线条和块面的结合。然而,无论出于以上哪种情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依然本质且根深蒂固,借取书法艺术的笔法和技巧,在表达上立足于物象的神韵与意趣、不受光线、空间或时间变化因素影响的“中国式”线条显然几乎要与所有和“线”相关的西方艺术绝缘。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无论对于“西方素描”还是“东方线描”而言,都是绘画这个大门类中能够培养基本观察能力、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的最朴实的艺术形式,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回归“线条”本身,事实上它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认识或描绘形体的最本能的依据和手法,这印证了为何儿童或未经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在进行绘画时总是习惯以线条的形式勾勒对象的轮廓乃至细节;初学者时常为无法摆脱“线”的痕迹而苦恼。倘若我们以一根线条替代目光的行走,在特定条件下追寻物象的形态轨迹,那么,观者的任何视线移动都将成为物象变焦的理由,从而获得向形式或抽象转译的无数线条的叠合——消失了的面。
具体的作业要求:寻找物象中有意味的线条,可以是自然景物、动物、植物,家具、建筑、机械装置;可以是图纸的辅助线、裁切线、等高线、三维网格线;也可以是与人体相关的发丝形态、发髻式样、皮肤纹理、心脑电图;甚至包括指挥棒的挥动、舞蹈、太极拳等由身体行为的参与而产生的关于线条的方式与意象等。抛开事物的轮廓或形体,对所选对象的“细枝末节”进行深入、以小见大的“线描”式刻画,如:深秋芭蕉叶枯脆翻卷的整体形态和疏密转折的叶脉肌理;古稀老人松弛粗糙的皮肤纹路;水面曼妙而连绵的曲线变化,以及从某一个节点所延伸出来的整个城市网格……通过对多种线条的主动探索与深入表现,增加对线条类型与趣味的敏锐感知度,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将线条元素等同于形式表现要素的其他方面,以此生成一种新的自觉而训练有素的视觉行为方式。
课题二:一呼一吸间的冥想痕迹。
光线、水波纹、声波、年轮、肌理、雨势、风吹草低等,“线条”无处不在。对于一个细致敏感而又能洞察规律的艺术家而言,事物间任何一个存在都是诸如上述之类基本能量(线条)的物质化结果。尝试一种将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意义等各种“多余”素材或策略摒弃的创作方式,将“形式”从“文本”中抽离,以纯粹线条的手法表现最基本且澄明的生命状态,比如:呼吸。
具体的作业要求:从绘出的第一条直线开始,之后的每条线跟由前一条,随着呼吸,疏密无形,在每一次历经的冥想和呼吸中,体味线条间彼此节奏的变化,最终所呈现出的作品并没有既定的标准或规划,它应该趋向于所呈现出的几何效果图案或层次,甚至是犹如展现某种莫名能量的原始密码。正如有人所感悟的:“画”是行为的物质结果,这一行为等同于冥想、打坐或太极,而这里所借用的仅仅是“画线”而已。
注释: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②[法]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李玮,周水涛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1.
③转引自邬烈炎.设计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原文见[俄]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M].罗世平译.上海: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88.
④转引自邬烈炎.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21.原文见[俄]康定斯基.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M].罗世平译.上海: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88.
[1][英]弗兰西斯·弗兰契娜.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张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美]L·韦斯顿.现代主义[M].海鹰,杨晓宾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常宁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