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

2014-08-21 06:40章春玮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4期
关键词:组间小棒分组

章春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和他人互动学习的过程,是当需要资源共享或是个体独立完成学习有困难时,有组织地在集体中进行合作实践、交流、探索,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一对一问答式的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在相互交流中,从解决别人的问题中可获得更多的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时效。小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一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现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学不久,对合作学习更是茫然。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而我们要紧抓这一关键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合作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前,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其实合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它们,并及时把其转化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或学习中的合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例如,在教学认识11~20的数时,学生在已经认识了10个1就是1个10的基础上,和教师一起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此时,教师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将手中的小棒都放在桌上,请学生思考:这时桌上有几根小棒?由此得出两个10是20的结论。将同桌的两捆小棒同时放在桌上,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合作了,但是这样的合作却能产生新的火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奇妙之处。

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难题激励法。交给学生一些需要多人一起完成的任务,让其在完成过程中,萌发合作意识。有些学生可能做了,但依旧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使其认识到,原来是合作的力量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比如在教学认图形时,教师要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放在纸上,描出一个面的图形,学生在独立操作时往往容易移动物体,描得很不准确,当教师提醒学生,同桌能不能互相帮助描得更好点呢?有人就想出了一个人按住,另一个人描的办法。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合作,却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可以使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变得简单化。

二、合理规划分组,做好合作准备

一是构建小组。小组人数结构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有时可按同桌进行分组。大部分的分组方式都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使每个组都有学习能力及性格不同的学生,这样的分组不仅使组内学生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使全班各小组之间的水平也比较均衡。分组的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化。有些较为开放、没有统一结论的问题,不需要涉及评价哪一组表现好坏时,我们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来分组,这样思维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比较容易碰撞出火花,可使组内的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给每组学生6个正方体,请学生将6个正方体进行拼搭,然后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去观察所拼搭的图形,并用草图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第一次按不同层次学生搭配分组,发现每次动脑动手拼搭、画草图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则是在观察。但是按同组同一层次分组后,处于低等的学生不能依靠别人,只能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虽然他们得到的结果没有别组多,但是他们却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有了更大的收获。简言之,每种小组构成的方式均有其利弊,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灵活选择。

二是小组交流。组间成员互换,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的流动使学生有新鲜感,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在不同的组中,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同,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三、及时有效指导,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同的学段,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因而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学会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发言,借鉴别人的想法,从别人的发言中学习。

二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的解释。低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针对其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并要求学生如果有疑问,要在其他同学发言结束后提出。这样使小组交流学习不仅仅是交流看法的活动,更是思维碰撞的活动。

三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合理地安排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不同的分工或是按一定顺序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有组内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组织者,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工,要求每人都有任务,每人都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四学会评价和反思,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学习中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评价,尤其是用语言进行总结性归纳评价,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阶梯。如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夸夸自己,也可以贴个智慧星。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提示,帮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如“你认为谁的想法很棒”,“你喜欢谁的想法”,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总之,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并加强指导,让学生在经常性的合作学习环境中逐步养成自觉合作的习惯,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方法,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组间小棒分组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巧移小棒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