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地区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2014-08-21 09:49:48刘静徐昊立李忠良方为民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男女生知晓率职校

刘静,徐昊立,李忠良,方为民

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职校”)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并有可能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因此,做好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很有必要,而农村贫困地区的职校学生这一现象尤为严重。本研究对湖北省两个农村贫困县的职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以期为其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以各职校专业为层次,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从两所职校的32个班级中抽取1 915名职校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在参考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on HIV/AIDS,UNGASS)指标的基础上,编制“职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915份,剔除逻辑错误及不符合入选条件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717份。有效回收率为90.66%。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为16.66±1.59岁。

1.2 质量控制

研究设计阶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查对调查方案和问卷进行修订。问卷调查阶段,对调查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统一调查方法。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当场进行核对、回收并及时修正。在资料整理和录入阶段,对调查表统一规范编码,经双份输入计算机后进行复核,剔除不合格问卷。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 3.1建库双份录入,并进行逻辑查错,采用SPSS 13.0进行频数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职校学生 UNGASS 5项指标知晓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11%的学生对UNGASS 5项指标全部回答正确。各项问题中,职校学生对“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66.69%),“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26.73%)。从性别分类来看,除“外表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一项外,男女生之间的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生均高于女生。见表1。

2.2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在基本知识上,对“艾滋病可以预防”的知晓率最高(67.73%),对“艾滋病窗口期的概念”知晓率最低(16.37%);从性别分类来看,除“艾滋病窗口期传染性”一项外,男女生间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传播途径知识上,对“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可以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70.36%),对“共用剃须刀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0.94%)。在非传播途径中,对“与艾滋病病人握手不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58.47%),对“与艾滋病病人共餐并不能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1.53%);从性别分类来看,传播途径中仅“孕妇可以传给婴儿”一项男女生间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传播途径中的各项问题男女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预防措施知识上,职校学生对“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的知晓率最高(66.69%),对“经常清洗厕所马桶”的知晓率最低(23.82%);从性别分类来看,男女生对“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去正规场所拔牙”等的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职校学生UNGASS 5项指标知晓情况 n,%

表2 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n,%

2.3 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情况

由表3可知,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网络广播电视”(60.45%),其次是“相关书籍报刊”(38.67%)。期望来源中,“网络广播电视”和“相关书籍报刊”(分别为53.87%、37.16%)知晓率排名也较靠前。实际来源与期望来源的统计学差异分析显示,“网络广播电视”和“咨询医务人员”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职校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实际来源与期望来源 n,%

3 讨论

在艾滋病防治中,研究最多的是高危人群的行为(吸毒、卖淫、嫖娼等),但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一般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和行为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1]。加强一般人群,特别是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13.11%的被调查职校学生能对UNGASS指标5项内容全部回答正确。从具体项目来看,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仅为26.73%,说明职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甚清楚,对一些基本的卫生知识也不太了解,这与国内类似报道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4]。在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方面,仅16.37%的职校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窗口期的基本概念,“艾滋病可以预防”这一项知晓率最高,为67.73%,均未达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中的要求(15~60岁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0%以上;出入境人群、流动人口和15~49岁妇女达到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和青少年达到90%以上),且差距甚大。因此,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需要加强,而且刻不容缓。

以往有研究发现,女性尤其是青少年女性是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传播中的易感人群[5-6]。本次研究也发现,无论是UNGASS 5项指标知晓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还是艾滋病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男生回答的正确率均高于女生。因此,应该强化职校女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艾滋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实际来源和期望来源的分布显示,艾滋病知识实际来源排名前2位的为网络广播电视和相关书籍报刊,而期望来源主要是网络广播电视和医务人员。这或许与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的易得性,以及与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权威性有关。本次研究中,亲朋好友在实际来源或期望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均较低;而众多研究认为,亲朋好友、同伴教育在改进艾滋病知识水平中的效果显著[7-9]。因此,应在今后继续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和相关书籍报刊等媒体加强宣教的同时,逐步引入亲朋好友和同伴教育,或许会取得更好的宣教效果。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农村地区职校学生普遍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意识,尤其以女生为甚,应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根据农村地区职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干预方法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水平,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

[1] 徐缓,何景琳.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艾滋病行为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5-118.

[2] 杜冬梅,周玲,周宝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分析及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2):175-176.

[3] 唐小清,张丽伟.重庆市454名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0,39(13):1717-1719.

[4] Wen YF, Wang HD, Zhao CX, et al.Association of HIV transmissions and non-transmission knowledge with negative attitudes to HIV/AIDS[J].Chin Med J (Engl),2011,124(4):537-540.

[5] 毛京沭,宗占红,尹勤.流动妇女性病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4):227-229.

[6] Rahman MM, Kabir M, Shahidullah M.Adolescent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about AIDS/HIV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m in Bangladesh[J].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09,21(3):3-6.

[7] Kinsman J, Nakiyingi J, Kamali A, et al.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chool-based AIDS education programme in rural Masaka, Uganda[J].Health Educ Res,2001,16(1):85-100.

[8] Barss P, Grivna M, Ganczak M, et al.Effects of a rapid peer-based HIV/AIDS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high-income Arab country[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09,52(1):86-98.

[9] 张宇艳,刘瑛,杨咏梅,等.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5-17.

猜你喜欢
男女生知晓率职校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37°女人(2019年7期)2019-07-12 03:42:06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意林(2019年8期)2019-04-28 14:38:54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黄河之声(2017年13期)2017-10-12 01:03:01
我的职校我的梦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