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莲,曹文娟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 593.3万,辖11个市119个县(区)。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市预期寿命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将利用山西省2000年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山西省11市居民预期寿命,并探讨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为提高山西省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年龄、性别人口数及死亡人数数据来源于山西省2000年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1-2];反映社会经济和卫生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经济年鉴2010》[3]及《辉煌山西60年》[4]。
寿命表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反映该人群的生命或死亡过程。本文采用WHO推荐的蒋庆琅简略寿命表法,用SAS 13.0软件编制2000年及2010年山西省普查人口简略寿命表,计算各年龄组预期寿命。聚类分析是对一群尚无明确分类的样品,根据它们所表现的数量特征,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加以归类[5];本文用SPSS 17.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山西省2000年及2010年均为城市居民预期寿命最高,且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女性预期寿命均高于男性;2010年城市、镇、乡村居民预期寿命高于2000年。见表1。
表1 2000年及2010年山西省城市、镇、村居民预期寿命比较 岁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及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中,太原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均为全省最高,11市预期寿命女性高于男性。2010年预期寿命增幅最大的是朔州市,最小的是大同市;晋城市男性及女性预期寿命均为全省最低,其他各市预期寿命变化见表2。
以各市生产总值(GDP)和人均生产总值为变量,对11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分别计算4类地区居民预期寿命,并进行比较。结果见图1、表3。
表2 山西省11市居民预期寿命 岁
图1 山西省11个市按经济状况系统聚类的树状图
由于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综合评价某个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6],因此,以各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变量,对11个市进行聚类分析,将11市划分为4类。结果见图2、表3。
将山西省11个市按地理位置划分成北、中、南3个区域,分别计算各区域居民预期寿命,其结果见表3。
图2 山西省11个市按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系统聚类的树状图
表3 2010年山西省居民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岁
预期寿命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群生活质量常用的重要指标,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反映。由于预期寿命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因此,各地区预期寿命可直接进行比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山西省各年龄别死亡率有所下降,居民预期寿命有所提高。2010年山西省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7.07岁,其中男性为75.02岁,女性为79.39岁,比2000年分别提高4.40岁、4.07岁和4.78岁,且男、女预期寿命之差由2000年的3.66岁扩大到2010年的4.37岁。表明山西省居民在预期寿命提高的过程中,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差在进一步扩大,此现象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和世界人口发展规律相符[7]。2010年山西省城镇居民预期寿命高于农村,反映出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城市,是山西省经济、文化教育中心。2010年,太原市人均GDP及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均列全省第1,预期寿命全省最高,居民健康状况较好;而晋城市居民预期寿命在山西省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全省最低,2000年倒数第2,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朔州市2010年人均GDP居山西省第2位[3],这可能是朔州市居民预期寿命增幅最大的原因之一。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预期寿命越高。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预期寿命的提高至关重要[8];同时,良好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对提高人群的预期寿命也非常重要[9]。
本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不同地理位置居民预期寿命有所差别,居住在中部地区的居民预期寿命较高,这可能与中部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其确切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1] 山西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山西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649-971.
[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655-1062.
[3] 王君.山西省经济年鉴2010[M].太原:山西经济年鉴社,2010.467-486.
[4] 牛仁亮.辉煌山西6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70-450.
[5] 倪宗瓒.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3-228.
[6] 刘冰,王保郧,卢祖洵.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262-264.
[7] 任强.近50年来世界人口期望寿命的演变轨迹[J].人口研究,2007,31(5):1-7.
[8] Swanson D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xpectanc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Arkansas: 1970 and 1990[J].J Ark Med Soc,1992,89(7):333-335.
[9] 河南省人口学特征、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