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翔宇+杭荣华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探讨人格和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人格五个因素中,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主观幸福感六个因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及适应性;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人际交谈、人际交友的分数均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况。结论:不同人格特质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人际环境,不同人格特质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关心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人格;主观幸福感
在压力与挑战,挫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从积极心理学的新视角引入,主观幸福感逐步成为衡量大学生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1],其影响往往取决于自身的品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内在的人格特征是有力、稳定的预测源[2],外在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究人格、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便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借鉴信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00名镇江地区(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研究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该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包含6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1.2.2 大五人格量表
该量表由25个问题组成,张建新教授(2000)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修订,问卷有5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均有5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把这五种人格特质命名为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
1.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道题,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量表从四个方面考查了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
1.3 统计分析
不同性别、年级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人际关系、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男生51人(51%),女生49人(49%);大学二年级学生34人(34%),三年级35人(35%),大四31人(31%)。
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将年级和性别作为自变量,总体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作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级(F=0.038,P=0.963)和性别(F=3.072,P=0.083)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别。
2.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总体幸福感总分与人际关系总分呈现较高负相关(P﹤0.01)。总体幸福感总分与人际关系各因素中人际交谈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待人接物困难呈现较高负相关(P﹤0.01),与异性交往困难的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对生活满足和兴趣与人际交谈困难和人际交友困难呈较高负相关。对健康的担心没有相关性较高的因素。精力与人际交谈困难和人际交友困难呈负相关。抑郁或愉快的心境与人际交谈困难和人际交友困难呈负相关。对情感行为的控制与人际交谈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和待人接物困难呈负相关。松弛和紧张与人际交谈困难和人际交友困难呈负相关。见表1。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人格格五个因素中,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呈正相关。对生活满足和兴趣与社交性和利他性呈正相关。对健康的担心没有相关性较高的因素。精力与利他性呈正相关。抑郁或愉快的心境与利他性呈正相关。对情感行为的控制与适应性和开放性呈正相关。松弛和紧张与适应性呈正相关。见表2。
2.4 大学生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将人格五因素与人际关系总分及其四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总体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经过分析,如表3,人格五个因素,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利他性,道德感,人际关系总分,待人接物困难,异性交往困难因素被剔除,只保留了人际交谈困难和人际交友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模型一中,显示出总体幸福感中19.8%是由人际交友困难与否的状况决定的。其回归方程:总体幸福感总分=122.251+(-3.622)×人际交友困难分数。模型二中,显示出总体幸福感中24.4%是由人际交友困难与人际交谈困难的状况决定的。其回归方程:总体幸福感总分=125.032+(-2.474)×人际交友困难分数+(-2.886)×人际交谈困难分数。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性别和年级这两者对要研究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不同性别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这与多项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5]。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里,思想活跃,性别差异不断缩小,推崇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都是可能造成性别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同样在三个年级上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也并不显著。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主观上的感受,受内外因的影响。人格特质是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问卷。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其六个因素的相关分析得出人格五个因素中,只有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其六个因素(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适应性。喜欢独立思考,对事情好奇心强,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观幸福感要强于墨守成规、传统的人,开放性高对情感和行为也能很好的控制;为人多疑,攻击性过强的人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较低,他们总是过于自我,与人相处谦虚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满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动幸福满足;高适应性表现出理性、镇定,安全感较强,心境平和,对情感行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响因素时,本研究着重在人际关系上,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的困扰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发现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待人接物困难是其中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在回归分析研究中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出现较少的困扰时,会产生较高的幸福感,在人际交友、交谈方面处理比较好的学生,会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可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9]。
综上所述,在对待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并且给予关心和教育。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3]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学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2):423-426.
[5]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82.
[6]谭恩达,邹颖敏,何家俊,等.共情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72-674.
[7]张林,邓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张灵,郑雪,严标宾,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20.
[责任编辑:汤静]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主观上的感受,受内外因的影响。人格特质是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问卷。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其六个因素的相关分析得出人格五个因素中,只有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其六个因素(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适应性。喜欢独立思考,对事情好奇心强,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观幸福感要强于墨守成规、传统的人,开放性高对情感和行为也能很好的控制;为人多疑,攻击性过强的人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较低,他们总是过于自我,与人相处谦虚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满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动幸福满足;高适应性表现出理性、镇定,安全感较强,心境平和,对情感行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响因素时,本研究着重在人际关系上,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的困扰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发现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待人接物困难是其中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在回归分析研究中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出现较少的困扰时,会产生较高的幸福感,在人际交友、交谈方面处理比较好的学生,会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可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9]。
综上所述,在对待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并且给予关心和教育。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3]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学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2):423-426.
[5]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82.
[6]谭恩达,邹颖敏,何家俊,等.共情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72-674.
[7]张林,邓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张灵,郑雪,严标宾,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20.
[责任编辑:汤静]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主观上的感受,受内外因的影响。人格特质是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问卷。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与总体幸福感总分及其六个因素的相关分析得出人格五个因素中,只有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其六个因素(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适应性。喜欢独立思考,对事情好奇心强,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观幸福感要强于墨守成规、传统的人,开放性高对情感和行为也能很好的控制;为人多疑,攻击性过强的人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较低,他们总是过于自我,与人相处谦虚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满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乐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动幸福满足;高适应性表现出理性、镇定,安全感较强,心境平和,对情感行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响因素时,本研究着重在人际关系上,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的困扰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发现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困难,人际交友困难,待人接物困难是其中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在回归分析研究中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出现较少的困扰时,会产生较高的幸福感,在人际交友、交谈方面处理比较好的学生,会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产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可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9]。
综上所述,在对待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并且给予关心和教育。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3]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学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2):423-426.
[5]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82.
[6]谭恩达,邹颖敏,何家俊,等.共情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72-674.
[7]张林,邓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张灵,郑雪,严标宾,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20.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