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茵茵
讲评课是考试的将来时,是教师掌控教情和学情的主战场。通过讲评能够发现教之不足、学之不实,从而获取较全面反馈信息,利于教与学的矫正与弥补,实现教学的新发展。个人认为,试卷讲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谋划、灵活组织,优化方法和技巧,努力打造讲评结合、指导与探究结合、纠错与发展结合等理想课堂。
一、评讲有机融合,追求教学有效
讲评课不仅要遵循常规课堂的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更要凸显试卷讲评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将讲和评科学整合,促进学生认知的唤醒与建构,完善知识体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1.评错解、讲共性和个性,加速认知领悟
试卷中暴露出的错解直接地揭示了教学中的不足,分析错因,才能从容把握教学的质态。利用错题的订正和反思,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如概念模糊、规律不清、分析混乱等现象;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品质的缺失,如审题不细致、看错题目、看漏条件等现象;同时也清晰地折射出教师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如知识点的复习遗漏、知识的体系建立不完善、练习题型单一化、少创新等。
讲评时,教师应重点讲评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凸显问题的实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知识,形成更可靠且更深刻的认识;应巧妙地点明出现的特殊问题,让学生在特例中获得拓展,促进认知的有效形成和发展。例如,小明一家有四口人,每次选两个人拍照片,一共有( )种选法。抽样100份试卷,发现有72份的答案是12。究其根源,教材例题的定势思维(3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拍照片,一共可以拍出多少种不同的照片),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针对该试题的现状,在评讲中灵活引入相关的练习,深化知识的解读,促进正确认知的形成。如有4支足球队,每两队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赛( )场,比赛后两队相互赠送一件吉祥物,要准备( )件吉祥物。
2.评优解、讲思路和策略,加速认知激活
评析试卷中的优解,能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以心灵震撼。利用学生试卷中有创新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优解的简洁明快、构思巧妙、灵活新颖。及时地讲评,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进取的学习热情与愿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试题的本源是课本,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课本,是课本练习的灵活再现、发展再现、创新再现。因为情境的变换,学生思维的转换有时缓慢,势必导致考试的失败。因此,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和灵活应变,则成为我们讲评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拓展认知的宽度,延伸知识的长度,促进认知体系的快速形成。例如,一块长方形的地,长24米,宽19米,从中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地种白菜,余下的种萝卜,萝卜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解法一:24×19-19×19=95(平方米)。解法二:(24-19)×19=95(平方米)。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解法,找出它们的依据,进而发现解法二的优越性和简便,使学生在辨析中明白萝卜地的实质是一块小长方形, 宽24-19=5米,长19米,从而轻松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用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二、矫正与弥补同步,促进教学有效
矫正和弥补是讲评课的根本目的任务之一。矫正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前行,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弥补是讲评课的有效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1.集中展示,排查不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写自己的错题集。在试卷下发的那段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误在作业纸的一边抄写一遍,在作业纸的另一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订正,尝试写一写答错的原因,用自己喜爱的标记标识提出的改进措施。通过自我剖析,使学生明白出错的根本原因,揭示出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2.理清方法思路,实现技能提升
通过师生对试卷的再回顾,能使学生明白试题题型的特点,掌握解题的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寻解题的规律特征,把握好试题突破口,探寻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典型题目,通过分析研究,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能够更敏锐地抓住试题本质,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利用错题的归类讲解,对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类题;纠正一道题,会解一组题。
3.有序实施弥补,提供持续学习的动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讲评纠偏的教学契机,组织变式讲解弥补,让学生在一题多变的情境中,发散思维得到训练,类比推理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想学习效果。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灵活的形式,能促使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更加合理有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能够使学生主动地从多维度去探究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实现思维的多向化,培养学生严谨和敏捷的思维。
试题讲评中有目的地“借题发挥”,通过借题发挥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整个知识点能够串珠成链,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同时强化关键知识点,使其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以达到运用教材中的原理和思维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