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在当今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的词语教学犹如蜻蜓点水。低年级词语教学往往是在简单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就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匆匆进入下个环节;高年级词语教学则让学生“望词生义”,却不知为何要理解这个词语。如何让词语教学不再“游离”于阅读教学的边缘?我从学生认识词语的规律入手,展开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一、联系生活,还原词语本色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本中出现,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联系生活,还原词语的“本真”。
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一课的词语教学: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出现在文章的哪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李强是干什么的,大家知道吗?
生:李强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学生纷纷举手。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妈妈当护士。)
师:你妈妈当护士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
生:我妈妈在医院当护士,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护士是管理病人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家长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公安民警,他是管理治安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工商局工作,他是管理市场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市场有伪劣产品就找你爸爸。(笑声)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理解是词语教学的基础,于老师在教学“管理”这个抽象的词语时,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同学们管理就是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而是通过师生之间拉家常似的对话,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理解了词语。
语言的学习终归要在实践中表达与运用。因此,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管理”这个词语,还能在以后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这真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二、词文融合,触摸语言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的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面对文本中一个个语言符号,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语感,不但要帮助学生去捕捉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字所传递出的信息,还要感知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这就是语言的温度,而文本中的一个字、一个词都能传递出语言的温度。
请看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爱如茉莉》一课的词语教学:
师:你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生: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我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
生:直接往医院跑,是bèn,是动词。
师:都是动词,不过你说对了,这个bèn呢,它是直接往医院去,它是有目标的,直奔医院,对吗?有目标的跑,那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叫嫦娥——
生:奔bèn月。
师:怎么念?
生:嫦娥奔bèn月。
师:对。对于“直奔”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没有痕迹的,就体现在父母的言语当中。
从上面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 “直奔”去理解父亲的心情,去感受爱,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文字的温度。一个“直奔”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又体会到作者用词的传神,真是既“得意”又“得言”。
三、唤醒表象,感悟词语形象
在教学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因色彩艳丽而眼前一亮的感觉?
生: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
师;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这就是“簇”的含义。
生:我看到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红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师: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出示花儿开满枝头的图片)。这就是——
生:花团锦簇。
师:再看这一幅图(出示花朵颜色各异的图片)。
生:这是姹紫嫣红。
师:说说它的意思。
生:表示花朵五彩缤纷,艳丽多姿,美丽娇艳。
师:这就叫“姹紫嫣红”。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边读文字边描绘景象,这就是朗读的秘诀。
以上词语教学的片段,教师从词语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词语呈现的画面,唤醒记忆中已有的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的知识储备,学生脑海中曾经的生活情境变成了形象的画面,抽象的词语材料变成了鲜活的形象,对词语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词语教学,正是遵循了“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性”的规律,发挥了汉语言独特的魅力。
四、追根溯源,准确把握词义
词语教学中追根溯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从而起到辐射作用,进一步把握词语的引申义和文中义,体现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同样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还可以这样来教:
师:读得不错!来看看“花团锦簇”这个词语。“锦”是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
生:我查过字典,“锦”在字典中是指五颜六色的丝织品。
生:我明白了,“花团锦簇”不仅指花开得多,一簇挨着一簇,还写出了花的颜色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师:很好,谁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姹紫嫣红”?
生:“姹”和“嫣”都是女字旁,是指美丽娇艳的女子。
师:在这里的意思呢?
生:用来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师:我们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如果能追根溯源,理解关键字的起源,就能正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看到这样的教学片段,我不禁汗颜,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能像老师这样品词析字?我们的词语教学是否存在太多的走马观花的现象?当我们把词语第一次输入学生的脑海中,它是否正确、丰富、鲜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提到:“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准确、纯洁和优美。我想这正是我们词语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一个词语就能架设儿童认识世界的桥梁,词语教学不仅要把握语义,还要传递情感,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只有这样,词语的“种子”才能在儿童的认知世界中悄悄地萌芽、长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