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些表述都指明了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程中无疑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其中,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而阅读更是写作和听说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
既然阅读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如此重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让学生真正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它还影响到人类社会现状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学生讲明,要多引用一些名人博览群书,最终事业有成的例子教育学生,使他们真正懂得阅读的意义,从而产生阅读的动机,慢慢地就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二、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农村学校的学生平时阅读资源匮乏,这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很不利。为此,教师可在班上开设读书角,让大家都为读书角捐书,充实读书角。另外,还可以用班会费订一些报纸杂志,或购买一些书籍。这样,学生有东西可读,加上教师经常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形成。
三、抓学生笔记促阅读以形成阅读兴趣
部分学生可能不太喜欢阅读,教师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如做读书笔记,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彰并予以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要求初一新生每人都要备有一本手抄本,把自己在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或者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每周末交上来检查。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纷纷去阅读课内外书籍,写读书笔记。我每次检查后,当场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在班上展示出来,让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学生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越来越主动阅读了。
四、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用讲故事、放音乐等方法设置悬念导入新课。①教师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及新闻故事导入新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②以音乐渲染氛围导入。音乐轻松活泼,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可先播放一首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随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听完了音乐,我就设置悬念:“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经过怎样?最后成功了吗?”接下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能太单调呆板,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木兰诗》的时候,我就以自己配乐朗诵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都想以我为榜样,于是认真阅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很快他们也能把课文背下来,背诵速度之快出乎我课前的预料。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朗读视频,欣赏美文。学生都被这些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句子给吸引住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朗读时读得非常动情,效果很好。而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在导入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速读课文的要求,要求他们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然后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看谁答得又快又准。这一要求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马上认真地阅读起来,因为他们都想在后面的抢答中能够很快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谈了比较有感触的几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喜欢阅读、会阅读,多读好书,知书达理,书香满身,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很高。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