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职高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工人,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职高数学作为必修的文化科,虽没有像普高那样高标准、严要求,但它在职高各阶段都有涉及,与经济、工科等专业有密切的联系,是职高生升学的重要考试内容。因此,职高生仍需要学好数学。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困境,给出提升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建议。
一、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当今社会普遍重视普高教育,有些学生一旦进入职业学校,往往比较失落,觉得读职高没有前途或者希望不大,从而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认为职高阶段仅仅是学习技术技能,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注定不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基础方面,职高生进校前数学基础多数比较差,学习方式不正确,习惯不太好,典型的有不预习、不复习、少总结等。数学学科内容抽象,就知识本身而言没有现实事物可以表现,学习数学本来就有难度,职高生初中时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退缩,不肯思考,也不愿积极地向老师、同学请教,从而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
(二)教师方面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少,教学方式上也滞后。数学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思路与方法,然而不少教师教授知识点时,按部就班地参照书本讲解,造成学生的疑问加深,兴趣丢失。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根据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调整,较少给予学生参与和想象的空间。有些职高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教学上没有深入进行钻研,教书成了为了生存的工作,学生的成绩自然成了教学的牺牲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教育学,是为了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论认为所有知识都是通过认知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能动地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主体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多围绕“最近发展区”做文章,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推进职高数学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职高生的学情为依据设计教学
1.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欲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数学学科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经济、金融、科技密不可分,适当介绍与数学理论相对应的背景知识,能触动学生的学习神经,提高学生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教学之初,学生对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前提依据。
3.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职高学生的特点。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切实依据班级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计划目标是职高数学教学务实之举。对于职高学生,教学设计要能动而丰富。
4.教学目标合理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体而实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双基是职高教学的重中之重,过难、过繁将严重打击学生的信心继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将不甚理想。
(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协助的教学探究模式
1.教学前的合作。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说明教学目标,介绍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必须真实、开放、便于合作,并对学生有意义,这样才能引起职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纸质或者网络媒体进行资料的查询和收集,通过团队合作,凝聚信息。
2.教学中的合作。帮助学生确定、组织与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基于学生搜集的材料,鼓励学生探索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公开和自由发表意见。讨论问题时可以分若干小组,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一组,形成互帮
互助的机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技能,所选材料可不拘泥于一物,最后的结论趋于一致即可,正所谓殊途同归。例如:函数的单调性讲解完全可以用股票的曲线来分析,相信对于职高生来说,对股票曲线的兴趣往往大于对温度变化的兴趣。而对于规模较大且稍显复杂的项目,老师的任务还包括协助学生安排任务。例如:对会计专业的统计学知识,平铺直叙的讲解对职高生来说太过枯燥,通过教师的组织,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学校的男女生比例、近视比例、家庭成员构成等现实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做成统计表、统计图。如此,则知识便可活学活用,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得到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注意自己只是参与者,不是主导者,只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要支持学生自由交流,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更多地加以支持。
3.教学末的合作。问题解决后,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以提升学生的团队自豪感。通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思考过程、调查过程以及整个过程中使用的调查技能、学习技能、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改善学生的想法和活动。
(三)制定评估反馈机制,注重经验交流,促成学生、教师共同成长
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技能,使之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的目标是希望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和周围的世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方法的寻找需教师必要的指点,因此思维的评估与总结相当重要。评估学生的成绩、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潜能、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是日常采取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经过经验交流,增强学生信心与兴趣,学生的收获反过来提升教师教学幸福感,达到师生共同获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1.
[2]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