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青霞
摘 要:我国学者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的成长情况做了调查,发现70%的少年自婴儿时期开始,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或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并非都施以知识教育,而是进行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注重良好的意志与性格的培养。由此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切成功的根本条件。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形成适应社会的良好个性品质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培养独立性;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好奇感;培养意志力;培养合作性。
关键词:家长;孩子;个性品质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旧知识更替迅速,社会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竞争。
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一生将在这样的世纪里发育成长,安身立足,如果没有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总有一天,他们将被时代淘汰。因此,不少家长已为之大量投资,付出不少心血。为了培养自己期望中的好苗苗,许多家长为孩子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画画、学琴,参加英语培训班、书法学习班、舞蹈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奖励措施,孩子要啥给啥。有的家长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可为了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受委屈,花这么多的心思培养孩子,可常常是事与愿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国学者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成长情况做了调查,发现70%的少年自婴儿时期开始,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或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并非都施以知识教育,而是进行怎样做人、怎么生活、怎样学习,注重良好的意志与性格的培养。福建省家教协会曾对青年科学家陈章良教授的家庭早期教育作过调查,陈章良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海边一个小渔村,他9岁入小学,26岁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28岁破格提升为北京大学教授,30岁获1991年联合国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他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中国公民。调查中发现,陈章良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家境贫寒,从幼年起就参加劳动,种菜、喂猪、讨小海、卖鱼等,艰苦的活动锻炼,潮起潮落的大海,培养了他勤奋、灵活、聪明的个性与健壮的身体。陈章良认为,虽然父母不识字,没有给他文字的知识,但父母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由此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切成功的根本条件。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良好个性品质呢?
一、培养独立性
独立性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点,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形式。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家长要学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相信:我能行。而且要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不要给孩子妄下消极的断言“你是笨孩子”“你是坏孩子”等,要让孩子自小学会吃饭、穿衣、洗手、洗脸、洗手帕、扫地等,家长要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要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尽量做到不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于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孩子的独立性才能逐步增强。
二、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
责任感和义务感是人类美好心灵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从小打下基础。对幼儿而言,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可以先教给他们做事怎样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爱护关心家庭的每个成员是自己的义务,遵守各项纪律是自己的义务。这些教育都要通过孩子日常的生活实践来做。家长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切实可学、生动形象的榜样,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尊敬、孝顺老人,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热心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为灾区、希望工程捐钱捐物,遵纪守法等等,都将对孩子的幼小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好奇感
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呼吁“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而培养好奇感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第一把钥匙。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渴望探求新的事物,企求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心理学家认为婴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感、求知欲。幼小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是什么”的问题,对此,家长应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幼儿多提问、多思考、多探究,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品质。作为家长应注意:(1)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你一定要认真倾听,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对一件事物的认识,还是属于刨根问底,你都应耐心地听完,不要轻易地急于给出答案,要引发幼儿深思。(2)不能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敷衍应付,无论孩子的提问属于哪种情况,家长都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极好机会,如果敷衍应付或对孩子的好问表示厌烦,则会造成孩子错误的印象和概念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3)引导孩子在观察和实践中自己求得答案。如,孩子问:“小白菜是怎么变来的?”父母就可和孩子一起买菜种,一起种,一起观察,让孩子在观察中找到答案。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查书,这样,可以促使思维逐步深化。(4)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充实自己,才能经常用孩子听得明白的语言,准确地给予回答,用灵活的方式启发幼儿进一步动脑获得解释。总之,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形成稳定的求知欲,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一定大有帮助。
四、培养意志力
俗话说:“勤能补拙。”虽然基础不好,但勤奋却能提高能力,创造成果,而勤奋的關键在于意志力,要获得智力和能力较完备的增长,必须作出意志努力。实践证明,世界上一切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长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否则,任何成就都不可能取得,能力与智力的发展也难有成效。所以,家长应注意发展儿童的意志力,为孩子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1)平时常给孩子讲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运动员的事迹,让孩子心中有个榜样。(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转化为自觉性,这样对孩子终生受益。(3)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从小教育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出榜样。(4)成人应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一定体力强度的活动或劳动,让幼儿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五、培养合作性
社会是个大家庭,是个大集体,是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要想让孩子将来顺利地立足于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学会与人交往及培养他的集体意识。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居住环境越来越封闭,孩子在家里没有玩耍的伙伴,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少,有的家长怕孩子危险,不让孩子出门;或怕吵、怕乱,不愿别的孩子来家玩,逐渐使孩子习惯于“独处”,懒得和别人打交道,失去了不少与人交往的机会,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性,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1)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娇惯孩子。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经常处于稳定、乐观、愉快的情绪状态,则更多地表现为热情、开朗、合作等个性特点,这样的孩子较易于被同伴广泛地接纳,小伙伴就愿意与他一起玩耍。(2)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巧。如,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请”“对不起”“谢谢”等;教孩子在交往中学会用协商、让步与宽容,学会照顾他人利益与需要。(3)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里来客,可让孩子帮忙端水倒茶等;家长外出访客,可带上孩子;鼓励支持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春游、郊游等,在活动中,小伙伴共同协商,承担一定的义务,遵守游戏规则,有机会为别人做一点点小事,从中获得与人合作、分享,为他人服务的经验和快乐。
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孩子成长道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梯,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发展的过程,家长应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培养,使孩子在家庭中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林少玉.家庭教育.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泉州市泉港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