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梅
在长期的农村薄弱学校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所有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那么,如何进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呢?提高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是必经之路。笔者就有关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科学作业分层实践方面提出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基础组):知识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提高组):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竞赛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积极性很高,成绩优秀。
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在大家努力进取的情况下,A、B组学生可以升到C组,对于个别退步的B、C组学生,可以降到A、B组来适应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现有水平再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二、科学作业的分层策略
方案一:作业内容和要求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能力的不同合理布置相应的作业。
1.按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作业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作业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布置不同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以下以八年级上《科学》中第四节水的压强为例进行说明。配套作业本上的作业只有七题,通过这七道题的练习,是否就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呢?通过实践检验,让所有学生都做这七道题是不行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做出来的,这样只能使许多学生感到“听起来是懂的,而做起来却是如此的难”。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样经过分层,补充后的作业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落后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2.对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个学生。笔者的具体做法是:(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设计阶梯形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例如,在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设计如下练习:
①某化合物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2R+5O2■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 ;
②3g碳和10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③在化学反应3A+2B=2C+D中,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g;
④在aC2H5OH+bO2■mH2O+nCO2的反应中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3b=3m+2n B.a=2n C.a+2b=m+2n D.5a=2m通过上述不同层次问题的练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由理论升华到实际,并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种设计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这样设计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方案二:作业评价分层。就是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评价。
1.评价的层次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对A层次学生判分适当松些,对C层次学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可多些,对C层次学生可少些。
2.评价的多元化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它强调: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評价方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通过自评其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2)学生互评。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在新课程中,更多的应是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对作业的评价突出,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小组同学集体评议作业的优良,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师生互评:评价作业的艺术性,师者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拥有爱心,其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再次是要善于发现美——学生“微不足道”的优处,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从而点亮学生希望之火把。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笔者所做的仅仅是个开始,但笔者坚信设计科学作业时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设置,变“同步发展”为“差异发展”,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中学)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