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余华小说《活着》的生命意识

2014-08-20 01:35马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苦难孤独

马晓

摘要: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通过对小说《活着》向我们表现了中国四十到六十年代的一个富贵出身的少爷,在特殊的年代机缘巧合所经历的一生。作者通过对死亡的描述,用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着主角面对一系死亡,最后只剩下他自己的故事,深刻而丰富的表达出作者对这个世界中生与死的看法,也在孤独与苦难,死亡与生存的纠葛中体现出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生死;苦难;孤独

余华是我国八九十年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他执著于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求,在不断的创作中,用冷酷的笔法,叙述着对世界、生命的看法;揭露人性在面对现实时展现出来的贪婪、残酷。而在余华的《活着》中,却是一反常态,作者运用逼近真实的笔法,以平静的语气论述主人公在其生命中经历的一切困苦与灾难,充满血的恐怖与无处不在的温情相交织,正是《活着》小说所体现的:只有不断面对死亡,才能在世俗中存活。而每个人也都应该理所当然的承受他所受的苦难,那其实是上天的礼物。主人公富贵由富到贫,其妻子从离开到回来;其被抓走与在战争中存活;其在面对亲人离去时的苦痛与在不断面对新一天的新态度。《活着》展现给大家的更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生活态度,是享受生活中的孤独,是面对死亡时还能不忘好好活着的勇敢。

一、《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本能的生存、死亡的意识。对一个生命来说,生命意识是相对于死亡而言的。而又因为死亡具有不可经验性,因此生命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对生命意识的理解中,古代以“乐生安死”为要点。在经过五四时期时以鲁迅为代表对这一思想进行升华的同时,还不断对处于“无知”时期的国民进行启蒙。在经历着不断的沉淀时,余华对生与死的看法在继承中华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胆的提出“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这一思想,在《活着》中也有充分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人活着是为活着而活

“活着”是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只有活着才能称一个个体为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有资本的。在古希腊的文学中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赞美生命的诗歌句子更是数不胜数,这不仅是因为生命是生存的基本,也是因为世界正是因为有了生命而产生了美、丑、善、恶。

在余华的《活着》中,富贵作为主人公,在年轻时是有名的少爷、赌徒。却因为陷入他人的圈套,输光了财产。也是在将家中几代的房子抵押出去后,富贵经历了第一次面对残忍的死亡,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而之后,他决定重新做人,在路边摆摊之后又靠表演皮影戏为生,妻子的失而复得也更让他珍惜。如果说上半辈子的苦难是他自己造成的,那么下半辈子的苦难则是生命中躲不过的困苦。在父亲死后,富贵被抓去当壮丁,母亲因无钱治病而死。之后厄运却一直未曾离开这位重新做人并忠厚待人的曾经的少爷。儿子因为抽血过度而死,女儿在产后患白血病离开人世,一直陪伴自己的妻子也因为过度劳累而得病逝去,女婿二喜也在一场意外中离开已是老态龙钟的富贵,至于看来是最后希望的外孙苦根也因为吃豆子而胀死。这一系列的事故却没有打倒这个一生跌宕起伏的老人,富贵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挚友也因受不了文革的压力上吊而亡,他仍坚强的活着,并在老年时更加老当益壮,与老牛安稳的生活。这种活着不可谓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不是苟活,而是做到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二)享受孤独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时刻陪伴左右。这使得大部分人对他人有着或多或少的依赖心理。而孤独,却是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过程中一个必要的时期。

在《活着》中,富贵的亲人一个接一个从他身边离开,可以说富贵是从心灵上没有精神寄托,十分孤独的。在小说的结尾时,富贵说他压了十块钱在枕头底下,等他死了,给给他收尸的那个人。而死后,村里人都知道是要跟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富贵在老年时准备好了一个人孤独终老,那么多的苦难都没有打倒他,只孤独一厢也是不可能把他打倒的。而富贵还在为“家里人都是我亲手送的葬”而自豪。这也是一个老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之后,淡然地面对世界。后来富贵买了头牛,在小说中,富贵是与那头牛相依为命的。把牛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富贵无论是从身心还是外表都是十分的孤独的,而他又那么坚强的活着,这也是一种对于孤独的享受。

(三)爱着你的苦难

作为一个生命体,无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在变老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生命时期会遇到不同的苦难。在小说《活着》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的。他经历了年轻时的“二流子”生活,再遭遇了生活富贵与贫穷的剧烈转变,在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后,又面对亲人一个个的从自己身边离开。这些所有的打击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而富贵不但没有一蹶不振或是自己也走上不归路,而是不断的提醒自己“这下可得好好干活”。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在小说中春生因为受不了打击而上吊自杀形成对比,说明了生命的可贵性在于不断的面对苦难,而不是被苦难玩弄。

二、结语

余华的《活着》整个小说都在以一个冷静异常的口吻叙说这个曲折的故事,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人说“生,容易。活,却不容易。”富贵在看过那么多的死亡之后,不断重新认知自己,不断面对困苦,从不退缩。这种人格上的坚持也是一种伟大。在如今社会上,经常会有一些“自杀”、“投毒”事件,这些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实在悲哀。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05)

[2]张瑞英.论余华小说宿命的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5(07)

[3]宋晓培.命运·苦难·反启蒙[D].西南大学,2011(04)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苦难孤独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解读《沁园春·长沙》中的“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