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英语课堂的网络化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2014-08-20 05:58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者交流

周 健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网络化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人们重新认识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协商交流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以下简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4]研究表明,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不仅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与面对面交流一样多的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而且其书面交流的方式可以使交流和协商更加有效。[1]这是因为在CMC中,学习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自己的语言输出;再者,CM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的语言环境,在自主支配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轻松便捷的社区。

《教学要求》还多次提到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引导学生朝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式学习方向发展,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而CMC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这与建构主义的理论异曲同工,即学习者要在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2],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新的意义。[3]

三、网络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对象

以个性化学习,完整真实的环境为导向,笔者将武汉东湖学院英语专业12级2班的学生36人与汉口学院英语专业12级1班的学生36人结成学习小组,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结对伙伴。并且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不多,因此对自己的新伙伴充满了好奇感。

(二)技术条件

由于客观条件有限,还不能为该教学模式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社团平台,因此笔者暂且采用同学们都熟知的qq群作为该教学活动的电子讨论板。我们事先建立了一个qq群,将所有参加该活动的同学及老师都列为群成员,这样两个班的结队伙伴都可以利用这个群进行讨论,上载材料,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活动

综合英语课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因此,本实验中的教学活动要配合老师精讲课文,精练练习。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可进行课文背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讲解之后,可进行段落或篇章写作的活动,并彼此修改学习。

1.段落或篇章写作活动

如笔者在第一次交流活动中要求两个学校的学生编写个人传记,上载到qq群共享。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每组学生都可以对传记中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自由讨论,从语言应用到个人经历,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接着,在进一步的交流活动中,老师会给出相应的话题或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块词块进行写作,然后交流意见。

2.学习方法的交流活动

结对伙伴就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心得进行讨论,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拿出来进行分析,共同得出理想的解决办法。也可就专业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结对伙伴如果对自己任课老师的某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将这种教学法介绍给他(她)的结对伙伴,然后再与本班老师进行交流,以求得教学方法的改进。校园文化也是讨论的重点,可以谈谈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看法,评价一下本校的整体氛围。

3.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

笔者与合作班级老师共同筛选出适合学生语言和理解水平的阅读赏析材料,如小说选段、诗歌、散文等从文化背景、遣词、结构、修辞、典故、行文技巧、社会意义、教育意义等角度让各结对小组共同赏析讨论,个别材料老师会提供赏析的角度和问题,学生们通过分析、理解共同得出结论。有的材料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习惯和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教师的作用

1.指导角色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被认为是很重的部分,我们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就教师来说,“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5]如在本次试验中,笔者和对方学校老师共同设计安排交流活动,布置任务,并确保学生及时完成。还有从旁的技术指导,如果学生对于qq群的使用有任何问题,可以以E-mail的形式或在群上直接向两名合作教师提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2.协调角色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 使之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本次试验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顺利开展活动。但是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或是语言功底差而导致不自信,在交流过程中比较被动,有过于敏感的学生因为自己的结对伙伴与其他学生有热烈讨论而终止讨论。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密切关注讨论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当然,对于表现积极,有创意的学生笔者也会及时做出表扬。如及时表扬某些学生对某些单词辨析,句子翻译,课文赏析等的深刻领悟及明晰独到的阐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的表达欲、表现欲,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四、网络化互动英语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期的互动交流学习之后,笔者究其教学效果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8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1)这种跨校交流的学习经验对你有无帮助?(2)你是否满意这种合作关系?(3)这种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提高了你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是,具体指哪方面?(4)与外校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5)你学到最多的是什么?(6)这次合作结束后,你是否找到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7)你对校园文化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8)你认为在这次合作中,与合作伙伴的讨论是否有助于自己加深对语段篇章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笔者以E-mail的形式发给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答卷36份,回答率为100%。按问题回答的主题方向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下面的结果:

?

(一)双向交流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种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再也不是语言的被动接受者,而真正地成为了语言学习的主人。因此每次来上课之前,学生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就老师提供的语言学习材料在课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心得和困惑带到交流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决。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促进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解答和指导,形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二)激发了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克服了胆怯心理

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家都在用英语热烈地讨论,交换观点,这种积极的场面刺激了学生参与其中的欲望,慢慢得将自己心里的顾虑和胆怯抛掉,加入讨论。如果讨论中出现错误或理解性偏差,有老师善意的指点和帮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无后顾之忧地加入学习活动

(三)双向交流的学习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材料的理解

通过讨论互换心得、交流思想,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学习所得,有了更大的收获。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和问题拿到课堂上与结队伙伴共同商讨,在老师的指导下解除困惑和问题,更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四)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这种互动的双向交流方式,激发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意愿。其中,22%的学生认为口语方面有所改善,尤其开始培养用英语表达和思维的习惯,因为有的结对伙伴在课下也没有中断交流,形成了长效的伙伴关系。55.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语法、阅读、遣词造句方面更有心得,这对学生们准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很有帮助。

五、结语

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实验中的交流互动教学活动为综合英语课堂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学习辅助模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英语本土国家的大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活动,这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开阔视野,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实践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E-learning的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学生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变革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2B246)

[1]González-Lloret,M.Designing task-based call to promote interaction[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2003,(1):86-104.

[2]Piaget J.Biology and Knowldege[M].Paris:Gallimard,1967.

[3]Von Glasersfeld E.Radical Constructivism:A Way of Knowing and Learning[M].Washington:Falmer,1995.

[4]国家教育部高教司[J].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1997,(1):35-4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