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元凤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本质。人的思维主要体现在创新性、发散性和灵活性等,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创新力和灵活性。笔者长期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数学思维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由于先天、教育环境差异等原因存在着巨大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教师讲课后,能够快速接受并且能够熟练应用,解决相应问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困难,无法自己理解,常常依靠死记硬背,并且无法对知识进行迁移,面对问题时没有头绪。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要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所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讲授和解题技能与数学思维进行结合,这是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教师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素质,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数学思维,会使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如不能准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对新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等,对学习产生倦怠感。
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还有其他方面,如学生的判断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判断力,即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在教师所讲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总结概括,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力和发散力。
三、培养小学学生数学思维的相关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迁移利用能力、推理和总结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若在小学教学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有如下几个相关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导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内角时,教师可以营造一中教学情境,使学生找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出其中任意一个角的度数,老师能够瞬间讲出其余三个角的度数,并要学生进行求证,发现老师所报角的度数准确无误。这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老师能够瞬间讲出其余三个角的度数,为下面所讲平行四边形内角奠定了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恰当设置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所以恰当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精心恰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瞬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大脑运作效率和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最大公约数时,可以设计提问:为什么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包括共同的约数,什么是互质数,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互质数和最大公约数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由简入难的设置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深化,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本质和内涵。以后学生再面对相似问题时,可以进行自主思考,迅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学生和教师自主沟通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否则,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难点,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只有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内容讲授后,可以通过设置练习题和综合题,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体现出来。并且从多个角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新旧知识联系总结起来,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后,可以将分数和运算方法中的除法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两者的联系,分数和除法的基本性质有许多共同点,教师讲解总结共同点后,可以使学生将两者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小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