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创新教学

2014-08-18 01:31王巍莉
考试周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王巍莉

摘 要: 语文教师要承前启后,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坚持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勇于挑起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赋予的重任,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根据创新教育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牢固的创新观念;二是重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上述特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创造出充满探索气氛的语文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增进学生对某个语文知识的发现;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到的发现和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探究未知领域;要积极带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并给他们提供施展语文才华的舞台,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依据中学语文的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都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后来多了一块小黑板、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就索然无味。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尝到课件教学的甜头,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发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创新精神。

二、采取现代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乐于创新

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运用多媒体,不仅一节课就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让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林冲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只有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

长此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习惯性地配合与适应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在被动学习中逐渐丧失主动性,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形成极大的阻力。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完整、独立的发展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语文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个性,而且要培养具有个性的人,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语文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把教学过程建立成师生来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教学成为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使课堂成为在交流合作、注重获取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地方。

四、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却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另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会使学生大惑不解,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不仅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创新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心存疑虑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