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审美教育

2014-08-18 21:44邱海龙
考试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文言文美的学会

邱海龙

许多语文老师抱怨文言文教学花时多,效果却不好,所以产生文言文难教的困惑。仔细分析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只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文字美的赏析;二是只注重分析文章思路而忽视内容美的领悟;三是只注重固定化的人物定位而淡化形象美的感悟。这样的文言文教学过于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忽略文言文的审美功能,使学生难于把握思想内容,难于理解人物形象,并受到感动,从而削弱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热情,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千古佳作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健康人格,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挖掘审美因素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篇章,都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流传千古。以先秦散文为例:我们可凭借历史散文,了解先秦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感受诸侯之间纵横捭阖的斗争。我们仿佛看到了深明大义的爱国英雄烛之武正在巧妙地劝说秦穆公,说得他连连点头,最终使得郑国避免了一场灾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雪耻仇恨,奏响了一曲催人奋进的人生奋斗之歌;邹忌从国家利益出发,巧妙地说服了齐威王,使他采纳了自己的意见,齐国从此逐步强大……让历史变得精彩生动,这是先秦历史散文璀璨夺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语言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发挥审美功能。

1.感受形式美。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积淀着丰富的中华文明。“风骚”并举、百家争鸣、汉赋铺陈、唐宋古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韵或散,或律或绝,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其语言文体之美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感悟形式之美。

2.体味人物美。读者在阅读审美过程中,往往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愉悦,文言文教学也应如此。在历史散文教学中,多有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蔺相如,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对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情感才能得到陶冶。学生的这种阅读活动是积极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有趣的。老师应该是引导者,让学生学会发现、审视美,真正体悟人物美,而不是把教参或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当学生在阅读中神采飞扬地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分析,并深受感动时,文言文教学就不再枯燥和难教了。

3.体会情感美。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无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在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包含的情感,感动于情感之美,从而产生共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杜牧用《阿房宫赋》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情感闪烁着古人睿智的光芒,也将启迪学生的心灵。

4.感悟思想美。经过历史长河冲刷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批判地接受的优秀文化遗产,所以充分挖掘这些作品中的思想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先秦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对这些思想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感悟这些思想的美,汲取其中的精华,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现在的学生处在科技发达、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首先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担负的历史重任。

二、引导学生审美

文言文中种种美的因素,只有通过学生的审美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审美是问题关键。教师引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读。古人就擅长通过“读”把握节奏,体会思想内容,“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整体连贯地朗读、声情并茂地诵读……可以在读中感知文言文简洁的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2.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很多优秀的作品往往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精辟的思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对课文中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实现再创造,使人物活起来,这样更能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3.论。组织小组、全班、师生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分明,认识在讨论中提高。这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积累、整合,学会感受、鉴赏,学会思考、领悟,学会应用、拓展,学会发现、创新,学会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文言文,勇于质疑、勇于提出独特的见解。

4.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互相点评。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审美取向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要营造民主开放、积极探讨的课堂气氛,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想火花,因为学生讨论的成果会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希望尽快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老师及时的鼓励能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满足和愉快,使学生热衷于审美活动。

5.写。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写读后感或续写,以读促写,以写加深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审美活动深入化、个性化。另外,课堂讨论不能顾及每位学生,而这种方法正好弥补了课堂讨论的不足,还训练了写作能力。如对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或者对蔺相如智勇双全大为赞赏,或者对廉颇的负荆请罪倍加推崇,或者对秦王的外强中干不无微词……这充分说明了欣赏作品是仁者见仁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审美个性,切不可强求一律。

总之,文言文教学读懂文字、理解意思是基础,品味、鉴赏文言文的人文精神的美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情感丰富起来,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真正热爱文言文,并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理念,这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美的学会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学会分享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