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然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由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可以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和传统教学全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足以说明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培养未来人才的科学素质及其全面发展上具有的独特优点。
一、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并认为:“我们能够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其中意思就是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学习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模仿和创造。创造是学生发展的真正动力。创造并不神秘、遥远,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可以视为创造。因此可以说,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只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
为什么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显现出偏低的情形呢?这同我国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样的“教”,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习潜能”,“教”的质量必将影响“学习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说教和榜样的示范作用,重视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具有整合、动态、开放的特点,无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注重问题的提出及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过程;更注重对学生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参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亲自体会到知识产生、变化、发展和增长的过程,并体会到知识“真理”之中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解释,甚至有待更正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发展知识,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动力,并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获得创新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注重“教”学生怎样“学”
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本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和发展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远比单纯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得多。因而,在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学习与研究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最终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探究式教学不是以知识的传递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学习中直接经验的作用;注重学生认知策略的锻炼与发展;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多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注重新兴知识多于稳定知识;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机械式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会学”和“我要学”。探究式教学不是模仿式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及问题可能的答案,由学生通过设计试验、进行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手段求证各种假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使“好生吃饱,差生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无疑,教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學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探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人文教育对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远景动机作用,同时是学生将来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的内在驱动力所在。
就物理学科来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并不一定是物理专家,但应该是对物理科学有所了解和领悟的人。通过物理教学,学生不仅要学到相关科学知识和方法,能从物理学科角度对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答,而且要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审美、学会怀疑、学会创造、学会从哲学层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不是“无心”、“无我”、“无情”的学习机械物,而是富有天性和个性色彩的主体。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体会、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乐于学习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具有科学伟人取得成就的崇高思想境界;具有不计名利、一丝不苟的品质;具有敢于怀疑、勇于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具有善于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治学、坚忍不拔的毅力;具有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人生态度;具有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具有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具有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欲望。
学生对好坏、美丑、善恶的认识不仅与他所处的人文环境影响和熏陶有关,而且与他对环境的正确认识密切相关。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社会、环境的广泛接触,认识到吸烟、酗酒、毒品、艾滋的危害;认识到生态遭到破坏后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约束自己的行动;自觉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自觉地保护环境,遵守环保法规,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