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作模式的研究

2014-08-18 14:16蒋满华等
考试周刊 2014年47期

蒋满华等

摘 要: 本文通过探讨研究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模式,场馆化团队运行机制和特点、亚运会场馆化运行与赛时组织转化、亚运会场馆化运行模式的场馆建设与改造,得出结论: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模式是成功的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运行模式,值得大型赛事活动加以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 亚运会 场馆化运行模式 困队运行机制

1.研究对象

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作模式。

2.研究方法与步骤

2.1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专著,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专著、文献资料。

2.2访谈法

采用走访、座谈等方法,对政府机构、群众团体、学校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集对广州2010年亚运会场化运作模式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3数据统计法

收集、整理、分析所得资料,用统计分析法对广州第16届亚运会体育赛事场馆化运作模式现状加以分析研究。

3.讨论与分析

3.1场馆化运行模式的分析

场馆化运行模式是以比赛场馆为单元、以竞赛项目为核心、以团队为保障共同合作完成赛事组织工作的运行过程。场馆运行是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流行的国际赛事运行基本方式。场馆运行是运动会的基本组织运行单位,场馆团队是场馆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按照“遵守惯例、标准统一、尊重个性、注重细节”的服务原则。北京奥运会赛事运行模式采用雅典、悉尼奥运会、多哈亚运会工作运行模式,即场馆化运作模式,以场馆(包含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为单元,组成工作团队。我国以往全运会所采用的“项目竞赛委员会模式”,以比赛项目为单元,政府行政单位为主体组成工作小组或处室,完成某项竞赛工作。广州第16届亚运会采用场馆化运作模式,场馆化运行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将场馆发生的各种活动统筹考虑,按照系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和全程监控的保障机制,整合筹办工作计划、统筹配置和管理场馆内举办赛事所需的各种资源,保障竞赛组织者能够专心组织比赛,同时以规范的标准和流程满足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等各类客户群的需要。建立有效的赛事运行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一点,建立一种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充分发挥我国以往赛事组织优势的“奥运场馆运行模式”。在场馆运行组织过程中,组委会与国际运动组织协会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良好的合作,在所有服务方面都做到尊重国际惯例,履行承办比赛的合同义务。

3.1.1比赛场馆

以比赛场馆为单元、以竞赛项目为核心、以属地政府为保障,在组委会(赛时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属地政府、场馆业主和组委会资源,组成场馆运行团队,实行场馆主任责任制,全面负责该场馆的运行。

其类型分为:

(1)一项单馆:独立完成一个比赛项目的场馆(见表1)。

(2)一馆多项:承担两个或以上比赛项目的场馆(见表2) 。

(3)一项多馆:非独立完成一个比赛项目的场馆(见表3)。

(4)自成一体的场馆群(见表4)。

由一个场馆综合团队负责运行,目前此类型场馆有20个。

3.2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的团队运行机制和特点

3.2.1 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的团队运行机制

组建第16屆亚运会场馆综合团队,为满足竞赛需求,以完成竞赛工作任务为目的,为此制定以下工作机制。

第一:按照竞赛项目竞赛组织要求,明确各场馆运行的业务领域和具体内容,确定场馆运行所需的各业务(专业)团队及其团队成员的构成。

第二:根据各专业团队在场馆运行中的相互关系,确定场馆综合团队的整体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及工作机制。

第三:确定场馆运行的人事、财务等运行管理模式。

第四:按照场馆综合团队的组织结构,确定各类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来源渠道。

第五:任命各场馆综合团队、专业团队负责人。

第六:选聘各场馆团队成员,配备志愿者。

3.2.2 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的团队运行特点

根据比赛场馆团队的具体要求制定比赛场馆各专业团队运行通用政策与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服务对象(客户群)、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及政策、服务流程、人力资源配置、其他资源配置、预算及风险管理。

根据赛事的时间要求,确定各类场馆运行业务(专业)领域和服务范围;确定场馆运行模式和场馆团队的组织模式;制定场馆各专业团队(领域)运行通用政策和运行规范;确定各竞赛项目负责人、任命各场馆负责人、任命各场馆专业团队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分期分批对到位的场馆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制订各场馆综合团队运行计划;选聘各专业团队成员和选配志愿者,分期分批对团队成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进入场馆,准备测试赛。

场馆运行筹办计划:场馆运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协调推动各项筹办工作,制订各场馆的各阶段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场馆化过程的计划:随着场馆化进度的展开,场馆团队要逐步承担并落实大量工作。要制订场馆运行进度计划、场馆人员计划、场馆运行手册和场馆运行设计。

测试赛:为确保场馆各项工作就绪、筹办工作万无一失,按照组委会的工作计划和亚奥理事会的要求,根据不同时段的进度对场馆的硬件设施设备功能、团队运行指挥和协调能力、场馆运行的基本政策和规范进行测试,分为单项测试赛、综合测试、赛亚运会水平试赛和非亚运会水平测试赛。

3.3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与赛时组织转化

场馆运行的概念:场馆运行作为广州亚运会赛时运行的基本形式,指亚运会期间所有比赛、各项服务、各项活动都集中在场馆中进行,绝大部分工作都在场馆中完成,绝大多数问题和矛盾都在场馆中解决,场馆运行是广州亚运会整体运行的基本单位、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

3.3.1场馆运行的特点

复杂性:场馆运行涉及的业务领域众多,各项业务与保障工作关系交错密切。

专业性:大量工作都遵循亚运会特有的运行操作规范。

规范性:保证不同场馆同类型服务项目标准一致,运行管理工作流程规范。

整体性:场馆运行是统筹整合后的空间布局和工作流程同时满足竞赛、转播、观赛等多方面的需求。

服务性:场馆团队为竞赛组织提供周到细致标准规范的服务。

国际性:场馆的服务对象包括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官员等大家庭成员,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还有国际媒体和志愿者。因此,场馆团队要熟悉亚运会场馆运行规则,为亚运会服务。

3.3.2场馆运行组织的特點

近几年亚运会、奥运会都采取了场馆化运作工作模式,那么广州亚运会运行组织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第一,统一指挥、运作规范:在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委、省政府、亚组委、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场馆业主各自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按照一致性、规范化要求落实工作。

第二,注重计划、全程监控:按照亚奥理事会要求和筹办工作需要展开工作,筹办工作全程监控。

第三,专设团队、主任负责:分步组建负责赛前筹备和赛时工作的团队,实行场馆主任负责制。统一制订计划,分工落实运行保障。

第四,内外联动、整体推进:制订和落实场馆外围保障工作计划,内外衔接,工作联动。

第五,整合资源、属地保障:从广州赛区的场馆业主分类来看,所属业主包括省属、市属、区县属、髙校属、企业所属等类别。充分动员这些业主单位和所在地政府的资源能力,为场馆运行工作提供保障。

3.4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模式的社会、经济价值

第16届亚运会场馆化运行模式的成功运行,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研等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州2010年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力求以长远规划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综合大型场馆与简易小型场地相结合、人口密度与行政区域划分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体育场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16届广州亚运会场馆场馆化运作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利于促进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的科学利用,促进广州亚运会体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广州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有效地管理体育场馆的赛事活动和合理经营;有利于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使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在赛后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作用。

4.结语

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第16届亚运会场馆运行过程中,遵循国际赛事筹办规律,充分结合中国国情,突出地域和专业整合思想。场馆运行团队在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上,将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业主单位等力量融为一体,发挥团队优势。

精彩的广州亚运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是以场馆化运作模式的流畅运行为基础,与高效顺畅的竞赛组织、运行和管理工作分不开的。亚运会的竞赛项目多、场馆多、竞赛组织运行管理工作复杂,场馆化运作方式的流畅运行为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今后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东波等.第16届亚运会竞赛组织与管理[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1.

[2]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编.广州亚运会场馆运行通用知识读本[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1.

[3]张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7):26-7.